香港中通社9月21日电(记者 梁嘉轩)香港商住区鲗鱼涌一处工地近日发现战时千磅炸弹,特区政府各部门迅速开展民众撤离及拆弹行动,最终在近10小时完成拆弹。
图为警方爆炸品处理课警员和拆除的炸弹合影。(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摄) 香港中通社图片
警方19日中午接获报案,爆炸品处理课人员确认该枚炸弹为一枚二战时期美军空投的炸弹,呈圆柱状,长约150厘米、重约1000磅,内藏500磅高性能炸药(TNT),有极高潜在危险。
特区政府保安局迅速动员近500名警务处、消防处、民安队及医疗辅助队人员参与紧急应变行动,并即时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全力协调及支援跨部门应急工作。
拆弹作业正式开始前,保安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及民政总署,全力支援警方的疏散工作,疏散附近18幢商住大厦的约6000名居民,东区35队关爱队全数出动。
中通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现炸弹后现场的道路两侧停满应急救援车辆,包括警察流动指挥车、消防处流动指挥车,以及流动伤者治疗车等随时待命,而人行道上已有大量纪律部队,以及关爱队和区议员团队人员协助市民。
拆弹作业于20日凌晨2时开始进行,当时香港正受台风“米娜”影响,“拆弹专家”在雨中切割炸弹,并燃烧其内部炸药。销毁炸药期间,现场冒起熊熊烈火,警方搭建在炸弹上方的帐篷亦被烧破,可见内部炸药之猛烈。
警方爆炸品处理课高级炸弹处理主任李展超表示,炸弹的炸药威力与二战时期的威力近乎一样,如果处理不当或任何意外导致误爆,后果不堪设想。
仅用不到10小时,炸弹被“拆弹专家”成功拆除,市民乘坐接驳车回到家中。不少居民认为当局此次应变迅速。区议员丁江浩对香港中通社记者表示,他们一直协助居民疏散直到深夜,在社区会堂参与派食物、照顾老人等工作。
香港特首李家超也点赞表示,乐见今次事件各方配合且处理有序,顺利完成疏散亦证明香港市民质素佳。
该事件受到高度关注,警方实时分享拆弹过程视频,让网友直呼“如电影情节”;成功解除炸弹危机后,社交平台网友点赞“拆弹专家”高效专业。
对于这枚炸弹的来历,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的“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发文分析,1945年4月2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80重轰炸机大队派出24架B-24轰炸机空袭香港船只与太古船坞,每架轰炸机均搭载6枚各重1000磅炸弹,应为美军当时常用的AN-M65。
翻查历史,香港近20年来在薄扶林道、铜锣湾、北角等区域地盘都有发现炸弹,其中,2014年在湾仔厚德里一地盘发现的一枚二战时美军投下的2000磅炸弹,为历来在市区发现最巨型空投炸弹,警方拆除需近18小时,附近逾2000人需疏散。(完)
上一篇:香港城大新一学年法官课程开班
下一篇:香港提前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