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
创始人
2025-09-21 16:04:51
0

人民日报: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

  【人民日报: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9月21日,一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引发的舆论风暴持续发酵。某户外品牌与艺术家联合策划的“敬畏自然”主题烟花秀,虽以“环保材料”为卖点,却在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接连发声,直指事件核心:“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更需直面生态伦理与商业逻辑的深层碰撞。”9月19日晚,海拔4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间,烟花在夜空中炸开,彩色烟雾与雪山形成诡异对比。这场被品牌方称为“致敬自然”的艺术实验,却因选址敏感引发质疑。尽管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事后回应称“活动手续合规,使用环保材料无需环评”,但公众的愤怒并未平息。“环保材料≠零污染。”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指出,烟花燃放产生的颗粒物仍含金属氧化物,在高原脆弱生态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令人不安的是,活动选址虽非生态保护区,却毗邻藏羚羊迁徙通道。当地牧民透露,烟花轰鸣声持续数小时,或已惊扰野生动物。事件发酵后,涉事品牌与艺术家迅速致歉,承诺“未来活动将严格评估生态影响”。然而,这并非商业行为首次触碰生态红线。2023年元宵节,江西上饶6岁男童被炮仗炸伤致右臂截肢;2025年1月,河北、江西、广西等地接连发生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这些悲剧与喜马拉雅烟花秀形成荒诞对照——前者是底层作坊的安全失守,后者是商业资本的伦理失焦。

  “烟花行业正陷入双重困境。”中国烟花爆竹协会负责人坦言,一方面,传统花炮产业因安全事故频发、污染问题遭多地禁限放,产值较巅峰期缩水超60%;另一方面,高端艺术烟花为追求视觉冲击,反而加剧生态风险。2024年浏阳“天空之门”烟花秀虽以“思念亲人”为情感锚点赢得赞誉,但其采用的低硫配方与精准点火技术,仍需面对“浪漫是否必须以排放为代价”的诘问。

  国际上,艺术与生态的博弈早有先例。2018年,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巴黎卢浮宫前打造“冰川融解”装置,用30吨北极冰雕刻出濒危动物,引发“消耗能源警示气候”的争议;2022年,日本团队在北海道使用无人机灯光秀替代烟花,虽避免污染,却被批评“失去节日温度”。

  “真正的敬畏,从不是征服自然的表演。”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明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恰可成为破局钥匙。2025年春节,福州、无锡等地试点“电子鞭炮置换计划”,市民可用传统烟花兑换环保电子设备,既保留年味又减少污染;浏阳花炮企业研发的“静音烟花”,通过调整氧化剂比例将噪音从120分贝降至80分贝,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政策层面,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发生。福州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7月公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答复》显示,当地通过“电子标识溯源系统”实现烟花全生命周期监管,违规产品流入市场数量同比下降75%;日喀则市则要求所有高原地区商业活动必须提交“生态影响预评估报告”,否则不予审批。

  “公众监督是关键。”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负责人强调,此次事件中,网友通过卫星地图比对、野生动物迁徙数据等手段,倒逼主办方公开选址依据,彰显了“全民环保”的力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举报平台收到烟花相关投诉同比增长210%,其中超60%涉及商业活动。

  烟花的困境,本质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缩影。当“年味”与“环保”、“艺术表达”与“生态伦理”激烈碰撞时,或许需要更智慧的解决方案。2025年中秋,西安大唐不夜城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火树银花”,游客可手机扫码“点燃”虚拟烟花,互动数据实时生成碳中和报告;苏州平江路推出的“声音烟花”装置,将传统爆鸣声转化为古琴旋律,意外成为网红打卡点。

  “技术不是敌人,傲慢才是。”人民日报评论员写道,“从浏阳工匠改良火药配方,到冰岛艺术家用冰雕警示气候,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与自然共生的可能。但所有创新都必须守住底线: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惊艳,更不能让‘敬畏自然’沦为商业营销的遮羞布。”

  截至9月21日,日喀则市已成立由生态、文旅、林业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承诺“三个月内公布烟花秀长期生态影响评估报告”。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它留给社会的思考仍在继续——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因里,注入对自然的谦卑与责任,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