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明日将现最壮观日环食
【专家辟谣明日将现最壮观日环食】2025年9月20日,一则“9月21日将现本世纪最壮观日环食,全球超10亿人见证”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传,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百度热搜。然而,经多方权威机构核实,这则消息纯属谣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徽省天文学会等机构明确回应:9月21日确有日偏食发生,但中国境内无法观测,更不会出现所谓的“日环食”。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不仅是公众对天文现象的误解,更折射出网络谣言的传播乱象。
“天空将在下午2点45分彻底变黑!”“全球10亿人共同见证!”连日来,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关于“9月21日日环食”的夸张描述。部分帖子甚至附上“观测时间表”,声称日环食将于北京时间13:02开始,16:29结束,并配以往日环食的震撼图片,引发大量转发。截至9月20日中午,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5亿次,部分视频点赞量超百万。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则消息存在明显漏洞。首先,官方天文机构从未发布此类预报。紫金山天文台官网、国家天文台等权威平台均无相关公告。其次,消息中提到的“下午2点45分天空变黑”与日环食的科学原理相悖——日环食发生时,太阳中心被月球遮挡,但边缘仍会形成明亮光环,绝不会导致“彻底黑暗”。更蹊跷的是,所谓“日环食时间”与2020年6月21日某媒体发布的旧视频内容高度重合,疑似为旧闻翻炒。
面对舆论发酵,多家权威机构紧急发声。9月20日下午,安徽省天文学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经核实,9月21日不会发生日环食,只有日偏食,且观测区域仅限于大洋洲东部、太平洋西南部及南极洲部分地区,中国境内完全不可见。”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与后勤中心副主任王科超进一步解释:“根据历算组计算,此次日偏食最大食分约0.79,但月球本影未覆盖中国。日食分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三种,其发生取决于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此次月球距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挡太阳,因此不会形成日环食。”他强调,日食现象虽壮观,但需满足严格的天文条件,绝非“想有就有”。
记者追溯发现,此次谣言的源头或与2020年的一则旧视频有关。当年6月21日,某媒体曾发布“本世纪最壮观日环食”的报道,称日环食将于当日13:02至16:29上演,并预测“天空将变黑”。该视频因画面震撼、描述夸张,迅速获得300万点赞。此次谣言几乎复刻了旧文内容,仅修改了日期,利用公众对天文奇观的期待心理,制造话题热度。
“这类谣言往往抓住公众‘不愿错过罕见现象’的心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陈栋表示,“加上社交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虚假信息极易形成裂变传播。”他呼吁,公众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天文资讯,避免被“标题党”误导。
日食的发生需满足两个条件: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根据月球遮挡太阳的程度,可分为:
日全食:月球完全遮挡太阳,仅在月球本影覆盖区域可见;
日环食:月球距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挡太阳,形成“火环”;
日偏食:月球仅遮挡太阳一部分,全球多地可见。
此次日偏食为何与中国无缘?王科超解释:“日食可见区域与月球本影投影有关。9月21日,月球本影将掠过大洋洲和南极洲,中国位于本影以北,仅能观测到太阳边缘被轻微遮挡的日偏食,但食分极小,肉眼几乎不可见。”
尽管中国境内无法观测此次日偏食,但天文爱好者仍可通过直播“云赏景”。紫金山天文台官网、国家天文台微博等平台将于9月21日开通直播通道,实时转播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的观测画面。
对于计划前往南半球观测的爱好者,专家提醒:切勿用肉眼直视太阳! 日食期间,即使太阳被部分遮挡,其亮度仍足以灼伤视网膜。观测需使用专业减光镜或巴德膜,或通过投影法间接观看。此外,南极洲观测点气候恶劣,普通游客切勿贸然前往。
从“血月预示灾难”到“日环食致盲”,天文谣言从未缺席。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媒介批判能力亟待提升。
“天文现象是自然的馈赠,不应被谣言玷污。”王科超呼吁,“遇到‘罕见’‘史上最壮观’等描述时,多问一句‘来源是否权威’,就能避免被虚假信息牵着走。”
截至9月20日晚,多家社交平台已对“日环食谣言”进行限流处理,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下降。但这场风波留给公众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追逐流量的狂欢中,如何守住科学的底线?答案或许藏在每个理性点击的指尖——不轻信、不传播、多求证,让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
9月21日,没有“最壮观日环食”,但科学的真相永远值得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