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浙大硕士从烟草公司离职回村隐居 是躺平还是新生?
创始人
2025-09-20 17:04:15
0

浙大硕士从烟草公司离职回村隐居

  【浙大硕士从烟草公司离职回村隐居】2025年9月,一位35岁的浙大硕士的“逆行”选择,在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他曾手握25个优质offer,最终选择进入烟草公司——这份被无数人视为“顶流选项”的工作,却在三年后被他亲手撕碎。如今,他隐居在浙江丽水缙云县的千年古村,每天种地、写作、直播,自称“经济独立”,却因“名校硕士回村啃老”的标签,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朱明(化名)的故事,始于一场“标准人生”的崩塌。

  2014年,他从浙江大学文学系硕士毕业,凭借名校光环和亮眼履历,收到25家企事业单位的橄榄枝,涵盖公务员、头部企业、事业单位等。最终,他选择了烟草公司——这份在父母眼中“稳定体面、光宗耀祖”的工作,曾让他成为邻里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然而,入职仅三年,朱明便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每天对着堆积如山的文件,重复机械的流程,曾经的文学梦想和对生活的热情,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逐渐消失。”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天空一点点变暗,我常常问自己:这就是我拼尽全力考上名校、努力多年想要的生活吗?”

  2017年,朱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辞职回村。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反对:“读了这么多年书,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回农村,不是白费功夫吗?”朋友劝他“三思”:“稳定的收入、社会地位,这些你真的能放下?”甚至有人质疑:“是不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才回农村‘躲清净’?”

  面对质疑,朱明只留下一句话:“我不想用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生,我想找回真正的我。”收拾好行李,他毅然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

  回到农村后,朱明的生活彻底“慢”了下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实。

  清晨,他不再被闹钟惊醒,而是伴着鸟鸣睡到自然醒,推开窗便是青山和稻田;白天,他跟着父母学种地、养鸡,亲手种下的蔬菜从发芽到成熟,每一步都充满成就感;傍晚,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泡一杯热茶,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闲暇时,他在自己布置的小书房里读书、写小说,还开通了自媒体账号,用文字和镜头分享农村生活的点滴。

  “现在的日子,没有了职场的紧绷感,却多了一份踏实的快乐。”朱明笑着说。他将自己的生活称为“低配版陶渊明”——“我只求三斗米,不为五斗米折腰。”

  然而,隐居并非完全与世隔绝。朱明通过写作和直播,逐渐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早在网络小说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便靠写稿月入数万元;如今,他在抖音开设账号“浙大洒脱哥”,分享农村生活、写作心得,偶尔直播带货自家种的茶叶。据他透露,目前每月收入在两三千到四五千元之间,“虽然不多,但刚好够花”。

  更令人意外的是,朱明的选择逐渐赢得了部分网友的支持。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多少人敢想不敢干的事情,他做到了!”有人羡慕他的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写周报,还能陪父母,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甚至有年轻人留言:“我也想像你一样,逃离内卷,找回自我。”

  然而,朱明的“洒脱”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随着他的故事在网络走红,争议声也甚嚣尘上。

  “浙大硕士回村种地,国家培养你就是为了这个?”类似评论充斥在他的社交账号下。有人认为,他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却未在专业领域做出贡献,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尽管朱明声称自己“经济独立”,但他的生活仍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有一套建于河阳古民居景区内的三层小楼,这为他提供了“隐居”的物质基础。有网友直言:“没有父母的房子托底,他还能这么潇洒吗?”

  朱明曾坦言,自己“相亲多次未成功”,也因“没房没车”被媒人拒绝。有人认为,他的选择是“逃避婚姻、逃避责任”的表现;也有人反驳:“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何必用世俗标准绑架他人?”

  面对争议,朱明显得坦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可能性,不是只有‘留在大城市、进大厂、拿高薪’才叫成功。有人追求事业的辉煌,有人偏爱平淡的安稳,只要是自己真心选择的路,就没有对错之分。”

  朱明的选择,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北大才子卖猪肉”到“清华博士当村官”,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开始逃离传统成功路径,选择回归乡村或从事非主流职业。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对“标准化成功”的反思,以及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定义。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光宗耀祖’,但很少有人问我们: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位网友的评论引发共鸣。在“996”“内卷”“躺平”成为热词的今天,朱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内心的迷茫与渴望——我们是否必须按照社会设定的剧本生活?是否有勇气打破束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当然,朱明的选择并非适合所有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要学我,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他的“洒脱”背后,是文学梦想的支撑,是农村生活的低成本托底,也是对物质欲望的极低需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逃离城市或许并不现实,但他的故事至少提醒我们: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成功也不应被单一定义。

  如今,朱明已在农村隐居八年。他的生活依旧简单:写作、直播、陪父母、等待爱情。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时,他摇了摇头:“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离开。因为在这里,我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或许,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于“回村”还是“留城”,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倾听内心的声音,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正如朱明所说:“人生是自己的,洒脱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这个追求“标准化成功”的时代,朱明的选择或许不够“完美”,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从来不在别人的评价里,而在自己的感受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