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4.5级地震 福建网友被晃醒 福建网友:床在晃、灯在摇,安全感“震”没了!
创始人
2025-09-20 15:03:03
0

台湾海峡4.5级地震 福建网友被晃醒

  【台湾海峡4.5级地震 福建网友被晃醒】2025年9月20日清晨6时56分,一场突如其来的4.5级地震打破了台湾海峡的平静。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4.46度、东经119.24度,震源深度10千米。福建泉州、厦门、福州等多地网友在睡梦中被晃醒,社交平台上瞬间炸开了锅:“床在晃!”“灯在摇!”“直接被摇醒,安全感都没了!”这场地震不仅让沿海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更引发了公众对地震预警、防灾意识的广泛讨论。

  “当时正在睡觉,突然感觉床在左右摇晃,持续了大概5秒钟。”家住厦门思明区的林女士回忆道。她第一时间抓起手机查看,发现朋友圈已被“地震了”的消息刷屏。同样被摇醒的还有泉州丰泽区的陈先生:“我家在12楼,震感特别明显,窗户都在响,吓得我差点从床上跳起来!”

  福州、莆田、漳州等地的网友也纷纷描述自己的经历:“灯在晃,杯子里的水都洒出来了”“整个楼都在抖,像坐过山车”“第一次离地震这么近,现在腿还是软的”……社交平台上,“台湾海峡地震”“福建网友被晃醒”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2亿次。网友“小鱼儿”的留言引发共鸣:“以前总觉得地震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危险可能就在下一秒!”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属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这一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板块碰撞挤压频繁,是地震高发区。近年来,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已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

  2024年11月7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5级地震,福建多地有感;

  2024年3月13日,台湾东部海域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27.2公里;

  2021年2月22日,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75千米。

  专家指出,台湾海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板块运动活跃,未来仍需警惕类似地震的发生。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主任李明表示:“虽然4.5级地震属于中强震,但震源较浅、震中距沿海城市较近,因此震感明显。公众无需恐慌,但需提高防灾意识。”

  尽管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许多网友反映:“地震来得太突然,根本来不及反应!”事实上,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但部分公众对预警功能了解不足。

  以“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小程序为例,用户只需三步即可开启预警:

  在微信搜索并打开小程序;

  点击“开启地震预警”,允许通知和获取位置;

  添加关注地(如家乡、学校、办公室等)。

  预警策略根据震级和烈度分级推送:

  预估烈度<2度:仅在小程序首页显示,不提醒;

  预估烈度≥2度:通过“服务通知”推送实时预警;

  预估烈度≥5度:即使手机熄屏,也会强制发出警报声。

  “如果提前10秒收到预警,高层居民可以躲到桌子下,低层居民可以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李明强调,“预警不能预测地震,但能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他呼吁公众尽快开启预警功能,并学习基本的防震知识:“比如‘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口诀,关键时刻能救命!”

  地震发生后,网友的讨论从最初的“惊魂未定”逐渐转向“防患未然”。有人分享自己的避险经历:“我家住在20楼,地震时赶紧躲到卫生间,用枕头护住头。”也有人反思防灾准备不足:“家里连应急包都没有,真该备点矿泉水、手电筒和压缩饼干。”

  更有网友呼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防震教育:“孩子在学校该怎么避险?老人独自在家怎么办?这些都需要系统培训。”对此,福建省教育厅回应称,已要求各地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并更新防震设施。

  面对地震风险,普通家庭该如何应对?李明给出“三步走”建议:

  排查隐患:检查家具是否固定(如书柜、衣柜),避免重物悬挂高处,清理阳台杂物;

  准备应急包:包含饮用水、食物、手电筒、口哨、急救药品、重要证件复印件等;

  制定逃生计划:与家人约定避险地点(如小区空旷地带),定期演练“伏地、遮挡、手抓牢”动作。

  “地震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准备。”李明说,“就像这次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能让我们反思:如果遇到更强的地震,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此次地震不仅引发公众关注,更推动了社会层面的防灾行动。厦门某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女士表示:“地震后,我们立刻在业主群分享预警开启教程,并计划下周组织防震演练。”泉州一家企业也宣布,将为全体员工配备应急包,并邀请专家开展培训。

  “每一次地震都是一次提醒。”网友“平安是福”的留言获得高赞,“我们无法阻止地震,但可以用科学和行动减少伤害。希望这次‘被晃醒’的经历,能让更多人重视防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恐慌。”

  当清晨的震波逐渐平息,当社交平台的热搜渐渐冷却,这场地震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惊魂未定的记忆,更应是对生命安全的深刻反思。从开启地震预警到准备应急包,从参加防震演练到学习避险知识,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地震可能摇醒我们的床,但更该摇醒我们的防灾意识。”愿我们都能从这次“被晃醒”的经历中汲取力量,让安全感不再依赖“运气”,而是源于科学的准备和集体的行动。毕竟,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虽渺小,但智慧与团结,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