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疑长期摆摊卖“假水” 当地回应
【老人疑长期摆摊卖“假水” 当地回应】“这瓶水封口是松的,明显被拧开过!”2025年9月18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地铁站2号口旁,游客李女士举着一瓶刚买的矿泉水向记者投诉。连日来,多名网友反映在该景区周边买到疑似用废弃空瓶灌装的“假水”,甚至有网友称“喝完拉肚子”。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一名七旬老人长期在此摆摊售卖饮料,面对质疑坚称“全新未拆封”,而执法部门多次整治却陷入“执法难”困境。这起持续数年的“假水”风波,再次将景区周边流动摊贩监管难题推上风口浪尖!
9月18日上午10时,记者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地铁站2号口旁的公交站台看到,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摆摊售卖矿泉水、饮料及遮阳帽。摊位上,农夫山泉、脉动等品牌饮品与杂牌饮料混杂摆放,价格比景区内便宜2-3元。
“我买了一瓶矿泉水和三瓶饮料,结果发现封口全有问题!”游客王先生向记者展示刚购买的饮品:矿泉水瓶盖螺纹处有明显磨损,两瓶脉动的塑料封膜松垮,另一瓶不知名果汁的瓶身甚至沾有污渍。当记者陪同王先生找老人理论时,对方情绪激动地反驳:“我卖了三年了,从来没人说有问题!你们想讹钱是不是?”
附近执勤的保安透露,该老人是“老面孔”:“去年他卖的水有股怪味,今年改卖瓶装水,但封口总是不严实。”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名摊贩向记者证实,老人曾公开承认“用自来水灌装”:“他跟其他摊主聊天时说过,‘反正游客喝不出来,赚一笔是一笔’。”
面对游客投诉,属地城管执法部门坦言“很头疼”。9月18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多次劝阻老人占道经营,但他态度恶劣,甚至躺在地上撒泼,我们只能联系家属和村委会协助劝离。”
然而,当记者追问“疑似售假”问题时,对方无奈表示:“鉴定饮料真假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但我们没有执法权。”据透露,城管部门曾联合市场监管所突击检查,但老人一见执法人员就迅速收拾摊位逃离,且其售卖的饮品多为正规品牌空瓶,难以当场认定违法。
上海野生动物园客服人员证实,园方自2023年起就多次向城管、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此事,但问题始终未彻底解决:“我们只能在园区内广播提醒游客,但地铁口属于公共区域,我们无权管理。”
在社交媒体上,这起事件引发众怒。网友发帖称:“上周带孩子去玩,买了瓶‘脉动’,喝完就拉肚子,去医院花了三百多!”另一名网友怒斥:“用废弃瓶子灌装自来水,这和投毒有什么区别?必须严惩!”
法律专家指出,若老人确实存在用废弃空瓶灌装自来水售卖的行为,可能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使灌装的是自来水,若未经过净化处理,也可能含有致病菌,严重威胁游客健康。”上海某律师事务所李律师表示,“监管部门应启动联合执法,对饮品进行抽检,一旦查实必须从重处罚!”
记者梳理发现,此类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杭州西湖景区曾查处一起用河水灌装矿泉水瓶售卖的案件,涉事摊贩被行政拘留5日。相比之下,上海野生动物园周边的“假水”问题为何久拖不决?
“关键在于‘九龙治水’的监管体制。”某基层市场监管人员透露,“城管管占道、市场监管管食品安全、公安管治安,但遇到这种‘打游击’的摊贩,单一部门很难形成合力。”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购买老人饮品的游客多为年轻人和带小孩的家长。“景区内一瓶水卖5块,这里只要3块,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游客张女士的话道出了部分人心声。然而,这种“侥幸心理”正被不法摊贩利用。
“我们理解老人的生活困难,但绝不能以牺牲游客健康为代价!”联合工作组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研究在景区周边增设平价饮水点,从源头杜绝此类乱象。”
这起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截至9月19日18时,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3亿次。多数网友呼吁“严惩不法摊贩”,但也有声音提出更深层思考。
一瓶看似普通的矿泉水,背后牵扯的是民生保障、监管效能与城市文明的多重命题。当七旬老人为生计铤而走险,当游客健康因“贪便宜”蒙受风险,当城市形象因“管理漏洞”受损,这起“假水”风波已不仅是简单的执法问题,更是一面映照社会治理能力的镜子。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联合整治,上海野生动物园周边能彻底告别“假水”阴霾;更希望,各地能以此为鉴,构建起“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谋生,让游客放心地消费,让城市文明经得起“一瓶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