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曝“AB贷”套路:黑户也能贷
【记者卧底曝“AB贷”套路:黑户也能贷】2025年9月19日,一则“记者卧底曝‘AB贷’套路:黑户也能贷”的热搜引爆舆论。潇湘晨报记者通过卧底长沙汇莱通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揭开了一条以“人情”为绳索、以“征信”为工具的黑色产业链——助贷中介通过伪造银行审批、诱导亲友“背债”等手段,让征信“黑户”通过他人名义非法获取贷款,最终将亲友拖入债务深渊。9月中旬,记者以应聘者身份潜入长沙汇莱通公司。这家位于湘江新区恒伟湘江FFC-A座36楼的贷款中介,表面以“信贷专员”名义招聘,实则专攻“AB贷”业务。入职首日,记者拿到一本厚达50页的“沟通技巧汇总”话术本,其中赫然写着:“对黑户客户:宣称‘不看征信、低息贷款’;对亲友B:强调‘只是走流水,不用你还’。”
“客户李军(化名)征信烂透,但我们让他找来女友,用她的名义贷了10万。”前员工王先生向记者透露,公司会教授黑户客户如何哄骗亲友:“就说‘银行需要你帮忙刷个脸验证身份’,或者‘钱到你卡上转给我,我用来周转’。”而实际操作中,中介会操控B的手机完成人脸识别、签字授权,甚至伪造“共同借款人”协议,让B在不知情中成为法定借款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竟要求业务员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记者暗访时,主管熊某指导新人:“客户问哪个银行放款?随便说!就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反正他们查不到。”而当警方突击检查时,业务员们慌忙撕毁话术本,试图掩盖犯罪证据。
AB贷的危害远不止于金钱损失。广东韶关的谢先生向记者哭诉,其好友因AB贷陷入绝境后自杀身亡,留下他独自面对50万元银行催收。“他走之前说‘对不起’,可银行不会听这些!”谢先生哽咽道,“现在我的工资卡被冻结,孩子学费都交不起。”
类似的悲剧在多地上演。2025年8月,湖南娄底警方端掉一个AB贷团伙,12名涉案人员中6人被刑拘。该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黑户秒批”广告,以每条40元的价格购买失信人员信息,精准诱骗受害者。南京白领刘琳的遭遇更具代表性:她出于同情帮朋友“代收一笔钱”,却被中介用手机操作贷出100万元。朋友消失后,她不仅要偿还20万元中介费,还面临银行起诉。
“AB贷的本质是欺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律师指出,中介通过隐瞒真相、伪造文件等手段,让B在不知情中签订贷款合同,已涉嫌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而A作为实际用款人,若明知骗局仍参与,则构成共同犯罪。
AB贷为何能肆虐?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中小银行的风控漏洞与中介的“技术手段”形成共谋。
精准收割“黑户”:中介通过贴吧、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以“内部渠道”“不看征信”为诱饵,吸引失信人员。每条广告成本不足60元,却能精准锁定目标。
伪造审批流程:为降低B的警惕性,中介会开发虚假贷款APP,现场生成“预审批额度”,甚至伪造银行批复短信。苏州一起案件中,B的账户到账50万元后仅3分钟,就被POS机刷走45万元中介费。
银行“睁只眼闭只眼”:某落网中介坦言:“中小银行风控松,线上审批漏洞多。有些业务员为冲业绩,默许我们操控他人手机申请贷款。”记者获取的录音显示,某银行员工曾指导中介如何规避人脸识别:“让B对着镜头眨眼就行,别让他看屏幕。”
面对AB贷泛滥,多地已展开行动。2025年8月,江苏泰州警方破获涉案8112万元的特大AB贷诈骗案,610名被害人中包括大量退伍军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南京公安推出反诈“数字人”,通过AI生成诈骗套路解析视频,使电诈案发率下降8.86%。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设立“反诈体验区”,让市民在VR中体验资金被转全过程。
然而,监管仍面临挑战。浙江虽出台政策,为因求职被骗的退役军人提供5000元司法救助,但多数受害者仍陷入举证困境。“合同白纸黑字是B签名,手机操作全程‘自愿’。”江苏经侦民警余雨俊无奈表示,“法院常认定B‘明知贷款却转借他人’,合同可能被判无效,但债务仍需偿还。”
AB贷的泛滥,暴露了人性最黑暗的角落——走投无路者的自私、黑中介的贪婪、银行的失职,共同将无辜者推向深渊。那些被“帮忙”二字绑架的B们,或许至死都不明白:为何一次善意的伸手,会换来一生的债务枷锁?
监管的利剑亟待出鞘,法律的惩戒必须更严。但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善良需有铠甲,情义当设边界。当有人以“友情”“亲情”为名,将你拖入金钱陷阱时,请勇敢说“不”——因为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替他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