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民选出新四大天王 网友懵圈
【香港网民选出新四大天王 网友懵圈】2025年9月,一场由香港网友自发票选的“新四大天王”名单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姜涛、张天赋、Tyson Yoshi(程浚彦)、林家谦四位新生代艺人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名单公布后,内地网友集体懵圈:“这四人是谁?”更有毒舌评论称:“选出来是让他们被骂的吧?”这场评选不仅折射出香港娱乐市场的本土化趋势,更暴露了港乐黄金时代褪色后的文化断层。此次评选明显参照了1990年代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大天王”的封神逻辑——以人气、唱功、舞台表现为核心,结合香港乐坛现状推选代表人物。然而,与老一辈天王横扫亚洲的盛况相比,新晋人选的影响力高度集中于香港本土,甚至被网友戏称为“铜锣湾限定顶流”。姜涛(对标黎明):作为男团MIRROR的C位成员,姜涛堪称香港现象级偶像。其生日应援曾导致铜锣湾交通瘫痪,商业价值被港媒形容“红过罗湖”。然而,他的作品在内地几乎零传播,近期因身材管理争议更被导演王晶公开嘲讽“发神经”。张天赋(对标张学友):华纳力捧的实力派唱将,凭借《老派约会之必要》《记忆棉》等冠军单曲崭露头角。他谦逊回应称号:“唔够胆同天王比”,反而赢得一波好感。但即便如此,其知名度仍局限于粤语区。
Tyson Yoshi(对标郭富城):以肌肉秀和跳水表演闻名的富二代歌手,舞台风格特立独行。得知入选后,他幽默自嘲:“我是四大甜品,不是天王!”求生欲拉满。林家谦(对标刘德华):唱作全能的音乐才子,曾为陈奕迅、容祖儿创作热单。但网友认为其文艺气质与刘德华的影视歌多栖路线不符,MIRROR成员吕爵安的呼声反而更高。
名单公布后,两地网友的激烈反应暴露了香港娱乐市场与内地的认知鸿沟。老一辈天王的成就建立在跨地域影响力之上——刘德华的《无间道》、张学友的《吻别》、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至今仍是华语经典;而新晋“天王”中,除姜涛在港拥有顶级流量外,其余三人的作品均未突破语言壁垒。
网友神吐槽:
“以前的天王是火遍内地、风靡亚洲,现在这几位,谁认识?”
“香港网民吃的真是太差了,这水平也敢封王?”
“与其说是新四大天王,不如说是本土自嗨实验。”
深层困境:本土顶流“出港”之路道阻且长
这场评选背后,是香港娱乐工业黄金时代褪色后的无奈。90年代,四大天王通过电影、音乐、广告构建起全亚洲的娱乐帝国;而如今,新生代艺人虽在本土市场拥有超高人气,却难以复刻前辈的跨市场影响力。
姜涛的“罗湖困境”:尽管他在香港红得发紫,但内地网友对其认知几乎为零,甚至因外形变化遭遇群嘲。张天赋的“实力短板”:虽唱功扎实,但缺乏代表作的破圈传播,难以摆脱“港乐自娱”的标签。Tyson Yoshi的“富二代人设”:舞台风格吸睛,但作品数量不足,被质疑“靠家世博眼球”。林家谦的“对标争议”:创作才华受认可,但与刘德华的全能形象相去甚远,更像“音乐人”而非“天王”。
面对质疑,部分网友认为评选是港乐迷的自我打气与本土文化坚守。但若想让“新四大天王”名副其实,香港艺人必须突破地域限制,用作品重新叩开华语乐坛的大门。正如网友所言:“没有跨市场影响力,再热闹的评选也难免被吐槽‘含金量不足’。”
当前,香港娱乐工业正经历转型阵痛。老一辈天王逐渐淡出,新生代尚未建立全球视野。这场“新四大天王”评选,或许是一次警醒:港乐若想重现辉煌,需先让更多人的耳机里重新响起香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