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
【香港黄金盗窃案已拘捕12男1女】9月19日消息,香港警方向社会通报:震惊全港的“9·17红磡黄金盗窃案”成功告破,13名涉案人员(12男1女,年龄29至60岁)被拘捕,失窃的65公斤黄金及3万港元现金全数追回。这起涉案金额高达5900万港元的案件,因犯罪手法猖獗、幕后主谋身份特殊,引发公众对商业信任与法治底线的深度反思。
9月17日清晨5时50分,香港红磡鹤园东街富恒工业大厦内,一家黄金加工厂遭遇职业犯罪团伙洗劫。监控显示,10名身着黑色冲锋衣、戴鸭舌帽及口罩的男子分乘两辆黑色七座车抵达现场,其中一辆切断消防通道逃生路线,另一辆直冲工场后门。劫匪手持铁锤与伸缩棍,分工明确:3人控制监控室切断报警系统,5人用液压剪破开保险库双层防爆门,2人驱散6名正在用餐的职员并用铁链反锁大门。仅10分钟内,65公斤金条、金砖及金粉被装入防辐射箱运走,另窃取保险柜内3万港元现金。
“他们像训练有素的军队。”工场负责人哽咽回忆,这批黄金是合伙人刚从金行接收的熔金原料,市值5900万港元,原计划加工后交付国际珠宝品牌。更令人震惊的是,劫匪未触发任何警报,甚至用消音器破坏备用电源,车辆悬挂假车牌经海底隧道分头逃窜,显示出极强的反侦查能力。
案件侦破过程中,一个细节刺痛公众神经——主犯竟是工场合伙人之一。警方调查发现,该合伙人得知另一合伙人接收巨额黄金后,勾结16名同伙伪装成搬运工,利用工场钥匙及密码进入存放区。更恶劣的是,案发前3日,工场监控系统已被黑客入侵,犯罪团伙可能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职员身份提前踩点。
“这不仅是盗窃,更是对商业契约的背叛。”香港大学犯罪学教授李明辉指出,黄金加工行业依赖合伙人间的绝对信任,此类“监守自盗”案件将摧毁行业根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发生的12起重大黄金盗窃案中,7起涉及内部人员,暴露出中小工场安保漏洞:仅37%配备武装押运,21%未接入警方实时监控系统。
案发后,香港警方启动“天眼”系统,调取案发前后2小时20公里范围内所有摄像头数据,通过人脸识别锁定3名有黑帮背景的嫌疑人。西九龙重案组第三队主管总督察许仲恒透露,警方在全港多区展开“闪电行动”,17日至18日共拘捕13人,其中6名本地男子年龄在43至60岁,涉嫌直接参与盗窃;1名32岁女子被控协助犯罪,其住所搜出用于洗钱的虚拟货币钱包。
“赃物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分批运送,先由水客携带500克以下金条入境,再通过地下钱庄兑换成数字货币。”许仲恒指出,本案犯罪团伙采用军用级加密对讲机、GPS干扰器等高科技装备,甚至计划将黄金熔铸成电子产品配件偷运出境。为此,香港海关启动“黄金之盾”行动,在码头、机场部署光谱分析仪,实时检测可疑金属运输;同时与内地公安部“猎狐行动”小组设立联合情报中心,阻断跨境销赃链条。
这起案件折射出全球黄金市场的畸形生态。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2025年国际金价飙升至每盎司3694.6美元,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黄金交易中心,每日吞吐量超20吨。高企的金价使得每公斤黄金利润差达10万港元以上,吸引犯罪集团铤而走险。
“当黄金成为比现金更易携带的‘硬通货’,传统防盗手段已失效。”李明辉教授呼吁,需立法、执法、行业三方面构建动态防御体系。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正审议《贵金属交易条例》修订草案,拟对未申报大额黄金交易者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3年监禁;同时推动黄金精炼企业接入“金银业贸易场”区块链平台,实现原料溯源与交易透明化。
9月18日晚的记者会上,许仲恒总督察展示的65公斤黄金令全场哗然。这些被劫走的“硬通货”最终未能逃脱法律的天罗地网,13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彰显了香港警方“零容忍”打击严重犯罪的决心。
这起案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贪婪与法治力量的激烈交锋。从2016年粉岭81根金条被劫案,到2025年3月海关侦破的64公斤走私金条案,再到如今的“合伙人背叛门”,香港黄金产业在狂飙突进中屡屡遭遇信任危机。唯有以技术升级筑牢安保防线,以制度完善扎紧监管篱笆,以区域协作斩断犯罪黑手,方能让“东方之珠”的金融血脉永续畅通。
当记者离开富恒工业大厦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诚信经营”的鎏金招牌上。这起案件留下的不仅是警钟,更应成为整个行业重塑信任、回归初心的转折点——毕竟,在法治与道德的基石上,任何财富才能真正闪耀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