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诱骗至少4人到柬电诈园区
【“张云龙”诱骗至少4人到柬电诈园区】2025年9月,江西九江籍男子张云龙的名字,因一场跨国人口贩卖案被推上风口浪尖。多名受害者及家属指认,这位50岁的“老乡”以“高薪工作”“酒吧管理”为诱饵,将至少4名中国人骗至柬埔寨波贝新城电诈园区,其中2人遭电击、殴打后被勒索3.65万美元赎金才脱身,另2人至今生死未卜。这场“熟人作案”的黑色交易,撕开了东南亚电诈产业“杀熟”产业链的冰山一角。“他说在柬埔寨开酒吧,让我去当经理,月薪1500美元加提成。”2025年7月,江西九江男子阿东(化名)在老家饭局上偶遇“发小”张云龙。对方展示的酒吧照片灯火辉煌,承诺的待遇远超国内同行,阿东动了心。然而,当他抵达柬埔寨后,所谓的“酒吧”竟是一间无招牌的破旧板房,张云龙的管理权更是子虚乌有。
阿东的遭遇并非孤例。陈女士的丈夫因失业被朋友介绍给张云龙,对方以“波贝KTV急需管理人才”为由将其骗至柬埔寨;阿秀的丈夫通过同事结识张云龙,同样被“好机会”诱入园区;另一名受害者小刘(化名)则因张云龙承诺“帮忙管理饭店”而踏上不归路。四人互不相识,却因同一个“老乡”陷入绝境。
“他利用的就是‘熟人不会害我’的心理。”阿东回忆,张云龙在九江老家经营过小生意,常以“热心大哥”形象示人,甚至主动帮邻居接送孩子,“谁能想到,他会把毒手伸向老乡?”
2025年7月23日,阿东和小刘因拒绝参与电诈被关入园区“小黑屋”。狭小的空间里,惨叫声此起彼伏。“他们用电棍电击脚底,用钢管抽打后背,逼我们给家里打电话要钱。”阿东展示的伤痕照片触目惊心:背部淤青交错,脚趾因电击溃烂。
更令人发指的是,张云龙团伙还逼迫受害者“自证清白”。“他们让我说‘在赌场输钱’,否则就继续打。”小刘的妻子回忆,丈夫在电话中刚开口,她便识破骗局:“他从不赌博,怎么可能去赌场?”此后,园区人员变本加厉,将两人转移至越南边境,逼迫他们学习电诈话术。
转机出现在第9天。阿东的家人凑齐3.65万美元赎金后,张云龙才同意放人。而陈女士和阿秀的丈夫则没那么幸运——张云龙先索要5万美元赎金,后降至3.5万,最终却翻脸称“人已被卖掉”。“我每天给张云龙发微信,他要么不回,要么说‘在开会’。”陈女士哽咽道,“我老公失联整整一个月,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随着受害者家属的控诉,张云龙的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据柬埔寨警方调查,张云龙团伙至少5人,包括物业人员、保安队长等,其大排档实为“人口中转站”。“他以‘介绍工作’为名,将人骗至大排档,再由同伙押送至园区。”知情人透露,每成功贩卖一人,张云龙可获利1万至2万美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团伙的“客户”遍布东南亚。受害者小刘透露,他在园区见过3名韩国人被关3个月,每天仅分得一盒米饭;一名湖南男子被打得满脸血迹,几乎无法站立;还有人被关数年,头发斑白。“这里就像集中营,逃跑会被枪杀,反抗会被活活打死。”小刘说。
事实上,张云龙并非首次作案。陈女士掌握的线索显示,其诱骗人数至少7人,而柬埔寨警方透露,近年波贝园区多次发生“中国人骗中国人”事件,手法如出一辙:以“老乡”“朋友”身份降低戒心,再以“高薪工作”为饵,最终将人贩卖至电诈集团。
9月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在连云港举办,30个国家和地区警务部门代表签署《联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倡议书》,承诺加强跨国协作。然而,对于张云龙案受害者家属而言,希望仍显渺茫。
“我们已向江西公安厅和柬埔寨警方报案,但至今没有进展。”阿东无奈表示,由于张云龙躲在境外,中国警方缺乏执法权,而柬埔寨警方则因园区势力庞大、证据不足难以立案。陈女士的遭遇更令人心碎:她通过社交网络发起求助,却收到张云龙同伙的威胁:“再闹就让你老公‘消失’。”
“跨国打击电诈,不能仅靠一国之力。”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教授李明指出,东南亚电诈园区已形成“招聘-运输-囚禁-诈骗-洗钱”的完整产业链,需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协调多国联合执法,同时切断资金链、通信链,“否则,张云龙们只会换个地方继续作案”。
张云龙案并非个例。2025年3月,中国商人刘森在柬埔寨遭绑架,跳车逃生;6月,成都警方破获跨国电诈案,抓获16名嫌疑人……据公安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在东南亚遭电诈绑架案件同比上升47%,其中“熟人作案”占比超60%。
“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是‘老乡’递来的馅饼。”江西省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境外高薪工作往往暗藏风险,求职者需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切勿轻信“熟人介绍”;若已陷入困境,应第一时间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或报警,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我老公被卖的那天,张云龙还发朋友圈晒柬埔寨的风景。”陈女士翻出手机照片,眼中含泪,“他明明知道,那些风景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
截至9月19日,阿东和小刘已回国接受治疗,但心理创伤难以愈合。“我每晚都会惊醒,梦见被电击。”阿东说。而陈女士和阿秀仍在等待,她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丈夫的任何消息。
张云龙的名字,已成为“人性之恶”的代名词。这场跨国绑架案,不仅暴露了电诈产业的猖獗,更揭开了“熟人社会”中潜藏的信任危机。当“老乡”变成“恶魔”,当“帮忙”沦为“算计”,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份最珍贵的信任?或许,唯有提高警惕、强化法治,才能让“张云龙们”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