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回应酥饼10号揽收11号生产
【胖东来回应酥饼10号揽收11号生产】“物流显示10号已揽收,收到的酥饼却是11号生产?难道商品‘穿越’了?”2025年9月15日,河北消费者张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订单截图,将胖东来推上舆论风口。这场因物流信息与生产日期“时空错位”引发的争议,不仅暴露出食品电商在品控与物流衔接上的痛点,更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与商家诚信的高度敏感。
9月9日,张女士在胖东来线上商城“东来优选超市”抢购了一盒“芋泥麻薯、红豆蛋黄酥饼组合”。物流信息显示,订单于9月10日17:50在许昌胖东来揽收小站装箱,19:05发车,19:08离开许昌发往郑州分拣中心。然而,当她9月15日收到商品时,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却赫然标注为“2025年9月11日”——比物流揽收时间晚了整整一天!
“这酥饼是‘穿越’来的吗?”张女士的质疑迅速点燃网络。网友纷纷留言:“要么生产日期造假,要么物流单号重复使用”“商家该不会用库存货冒充新鲜货吧?”更有消费者联想到此前其他品牌“早产食品”事件,对胖东来的品控产生怀疑。
面对舆论压力,胖东来迅速展开调查。9月18日,企业发布《关于“芋泥麻薯、红豆蛋黄酥饼组合”物流信息不同步的调查报告》,还原事件全貌:
胖东来酥饼保质期仅7天,为确保“当日生产、当日发货”,中央厨房会根据订单量定量生产。9月10日,工作人员在发货前检查发现,部分酥饼外包装存在饼皮破损、印刷模糊等瑕疵,不符合发货标准。据统计,当天共有数十块酥饼被剔除,导致数十个订单未能按时发出,张女士的订单恰在其中。
尽管实物未发出,但快递员已在9月10日通过PDA终端完成“揽收-发车”操作,物流系统自动同步了这一信息。直到9月11日,仓库重新备货后,才将当日生产的酥饼打包发货,并沿用原物流单号。由于系统未更新实际发货时间,导致9月11日至12日凌晨期间物流轨迹“断更”,直至12日凌晨1:01包裹抵达郑州分拣中心后,信息才恢复正常。
胖东来承认,在发现发货延迟后,未主动联系张女士解释情况,导致其产生“商品早产”的误解。“这是我们的失职。”胖东来线上商城负责人表示,“我们过于依赖系统自动通知,忽视了人工沟通的重要性。”
企业回应:退款+致歉,承诺优化流程
在调查报告中,胖东来明确三点处理结果:
严守品控底线:所有酥饼均坚持“当日生产、当日发货”,绝对不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行为;
补偿消费者损失:为张女士办理整笔订单退款,并赠送一份新品试吃装以表歉意;
升级物流系统:与快递公司协商,优化发货流程,确保实物发出后再同步物流信息,同时增加人工客服主动沟通环节。
“感谢消费者的监督,这让我们意识到,在追求极致品控的同时,服务细节同样重要。”胖东来在声明中写道。
行业反思:食品电商如何平衡“新鲜”与“效率”?
此次事件虽为乌龙,却暴露出食品电商行业的普遍痛点:
为保障新鲜度,商家需严格筛选商品,但剔除瑕疵品可能导致发货延迟,如何通过柔性供应链减少损耗?系统自动同步虽提升效率,却易因异常情况引发误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实物”实时匹配?在“早产食品”“临期商品”等负面案例频发的背景下,商家需以更主动的沟通、更透明的流程赢得信任。
“胖东来的危机公关值得点赞。”专家指出,“企业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用详实调查还原真相,既维护了品牌信誉,也为行业提供了处理类似事件的范本。”
事件发酵后,多数网友对胖东来的解释表示接受。“支持严把品控关,但希望下次能提前说一声。”张女士在收到退款后表示。也有消费者提出更高期待:“退款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发货前短信提醒、物流异常主动告知等。”
从“早产酥饼”到“品控标杆”,胖东来用一场危机公关诠释了“诚信为本”的商业逻辑。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企业或许可以通过营销造势短暂吸引眼球,但唯有坚守品质底线、优化服务细节,才能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
此次事件也为所有食品电商敲响警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莫忘“消费者体验”这一核心命题。毕竟,再严格的品控、再高效的物流,若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也可能因一场“乌龙”而毁于一旦。
当张女士再次打开胖东来小程序时,页面上新增的“发货提醒”功能让她会心一笑。这场因“酥饼穿越”引发的风波,最终推动了一家企业服务升级,也让我们看到:在商业世界中,真诚与透明,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