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回应酥饼10号揽收11号生产
【胖东来回应酥饼10号揽收11号生产】2025年9月15日,河北一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于9月9日在胖东来线上商城“东来优选超市”小程序下单购买红豆蛋黄酥饼,物流信息显示,商品已于9月10日被揽收并发车,然而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外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却是9月11日。这一“商品疑似穿越生产”的蹊跷情况,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9月16日,针对这一事件,胖东来工作人员作出正式回应。他们表示,公司已与提出质疑的顾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沟通,并给予了详尽的解释。经过沟通,顾客最终确认,所收到的酥饼确为9月11日当天生产,并于当日发货。对于网友们普遍关心的“为何物流信息显示10日已揽收,而产品生产日期却是11日”这一核心疑问,胖东来工作人员进一步作出说明:鉴于胖东来生产的酥饼保质期仅有7天,为确保顾客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产品,公司始终坚守当日生产、当日发货的原则。也正因如此,物流信息与生产日期之间可能会出现时间上的“错位”现象。具体而言,中央厨房会根据订单量进行定量生产,发货前会对商品完整性进行严格检查,将存在瑕疵或饼皮破损的产品剔除。工作人员坦言:“当天挑出来的有瑕疵或者表皮破损的酥饼数量较多,可能有几十块,这就导致当天有几十个订单未能按时发出。”
此外,快递员在PDA终端操作“揽收和发车”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物流信息,但此时商品实际上并未发出。直到9月11日,仓库重新备货并完成打包,使用当日生产的酥饼发货,并沿用了原单号,这才造成了物流时间与生产日期看似矛盾的情况。
对此,胖东来承认未在延迟发货时主动联系顾客解释,存在服务不足,但强调“所有商品均严格把控,绝对不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行为”。
此次事件暴露出物流信息化流程与实际仓储发货环节的衔接漏洞。快递员在仓库尚未完成备货时,便提前在PDA终端录入“揽收”信息,而系统自动生成的物流轨迹仅反映操作时间,而非真实发货时间。这种“先登记、后发货”的行业常见做法,虽能提升物流数据时效性,却可能导致消费者误解。更值得关注的是,胖东来为保证产品新鲜度,采取“当日生产、当日发货”模式,但严格的品质管控(如剔除瑕疵品)可能影响发货效率,进而导致订单延迟。这种“质量优先”与“物流时效”的平衡难题,在烘焙等短保食品行业尤为突出。
当前,多数快递公司依赖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节点(如揽收、中转),但若实际发货时间滞后,消费者仅凭物流轨迹难以判断真实情况。平台是否应标注“预计发货时间”或“实际发货确认”,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胖东来的案例反映出,保质期短的食品(如烘焙、生鲜)需更灵活的物流策略。企业若坚持“新鲜优先”,需在订单承诺、库存备货和消费者沟通上更透明,避免因品质管控导致发货延迟。胖东来未回避问题,而是详细解释生产、质检及物流流程,展现了头部商超对消费者信任的重视。这种“主动沟通+流程公开”的态度,为行业处理类似争议提供了参考。
在零售业寒冬中,胖东来却以“现象级”热度持续刷屏。2024年其年销售额突破170亿元,2025年武汉永辉超市调改店开业2小时货架即被抢空,代购群体甚至形成跨省产业链。这家扎根河南的区域性商超,用颠覆性的商业逻辑证明:当行业陷入价格战与流量焦虑时,回归“人”的本质才是破局关键。
胖东来将服务从交易环节升华为情感连接,其细节设计堪称“零售业海底捞”。母婴室配备恒温饮水机、温奶器、尿布台等18项设施,被消费者称为“小型月子中心”;卫生间投资145万元,配备戴森洗手烘干一体机、护手霜等,甚至提供女性卫生用品;超市内设置宠物寄存处、免费充电宝、雨伞租借点,连购物车都分儿童款、老人款、残障人士专用款。提出“不满意就退货”政策,涵盖食品、服装等全品类,甚至推出“上门退换货”服务;设立“委屈奖”,员工因制止不文明行为受委屈可获500元补偿;客服中心提供免费干洗、熨烫、缝边服务,每年投入超千万元。通过会员系统记录消费习惯,为常客提供定制化商品推荐;在顾客生日或节日发送祝福短信和小礼品;购物高峰期设立休息区,提供茶水和小零食,员工主动协助搬运商品。这种服务并非简单的“讨好消费者”,而是基于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当行业普遍将顾客视为“流量入口”时,胖东来却将每个消费者视为独立个体,用细节传递尊重与温度。
在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市场环境下,胖东来通过“严选+透明”策略构建品质护城河。对供应商实施“三证溯源”管理,要求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电子备案,每批次商品附带质检报告及冷链运输温度记录;生鲜区设置“不甜包退”承诺,服装区支持“拆吊牌退换”。农残检测项目达308项,超过欧盟标准;熟食禁用防腐剂,食用油使用不超过12小时;中央厨房采用HACCP认证,生产过程全程可视化。在药品销售区公开进价,加价率控制在10%;推出“自由爱”白酒,详细公示成本构成(供价115.34元、开发成本13.26元、税费39.66元),售价200元,毛利率仅15.87%,打破行业“价格黑箱”。
这种透明化策略不仅消除信息不对称,更传递出“不赚暴利”的商业伦理。当消费者发现胖东来的利润空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信任便转化为忠诚度——即便出现“水果燕麦脆漏印生产日期”等个别事件,公众仍选择相信其“品质保证”的底层逻辑。
此次“物流时间倒挂”事件,本质上是数字化物流系统与传统仓储操作适配性不足的缩影。企业应在优化系统自动化的同时,保留必要的人工校验环节,并通过更清晰的物流状态提示(如“商品质检中”“延迟发货通知”)提升消费者体验。而对公众而言,理解短保食品的特殊性,理性看待物流信息与实际生产的合理误差,亦是构建健康消费环境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