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918各国军官齐聚中国谈和平 历史警钟下的全球安全对话,1800余名代表齐聚中国!!
创始人
2025-09-19 14:04:43
0

  918各国军官齐聚中国谈和平

  【918各国军官齐聚中国谈和平】9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据悉,今天探讨的主题是和平,会场内多国军官依次上前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握手。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曾将世界拖入二战深渊;2025年的香山论坛会场,各国军官的握手却试图为冲突按下暂停键。这种对比极具象征意义:当前全球安全治理正面临“治理赤字”与“信任赤字”的双重挑战,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南海争端等热点问题持续发酵,而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加速崩塌。在此背景下,中国选择在“九一八”这一历史伤痕日举办论坛,既是对战争记忆的铭记,更是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宣示。论坛开幕式上,董军国防部长明确指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得逞。”这一表态直指当前全球安全的核心矛盾——个别国家试图通过“切香肠”式挑衅破坏战后秩序,而中国则以历史正义为底线,为国际对话划出红线。数据显示,本届论坛参会国家中,既有俄罗斯、法国等传统大国,也有尼日利亚、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甚至包括部分正经历冲突的国家代表。这种多元性证明:在全球安全困境中,各国对“中国方案”的期待已超越意识形态分歧。

  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1800余名代表陆续步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会场,他们中有40多位国防部长与军队总长,有联合国副秘书长与东盟秘书长这样的国际组织掌舵人,更有来自俄乌战场两侧、中东火药桶边缘的代表们。这场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盛会,在开幕首日便以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吸引了全球目光——当中国代表在主旨演讲中抛出"共同安全"的创新理念时,会场内此起彼伏的翻本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外军代表们纷纷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页间沙沙作响,有的用三种颜色标注重点,有的反复核对关键词的英文翻译,仿佛要将中国智慧转化为本国安全战略的行动指南。这一画面被各国媒体镜头定格,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美媒记者捕捉到的特写镜头里,一位北约军官的笔记本上,中文关键词与英文批注密密麻麻交织成网,"共同安全"旁标注着北约新战略文件的对应条款,"平等参与"下画着三道着重线。路透社的报道则记录下更具张力的画面:俄罗斯代表团成员在听会时,不仅用手机拍摄PPT,还启动录音功能全程记录,手机屏幕反射的蓝光映照着他们紧锁的眉头与专注的神情。这些细节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对中国主办方专业性的认可,更是国际社会对突破"霸权稳定论"桎梏的集体渴望。

  当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跃然眼前:参会国家覆盖五大洲103个实体,既有G7成员法国、德国派出的国防部长团队,也有金砖扩员后的新成员沙特、埃及;既有常年处于冲突漩涡的乌克兰、以色列派出的危机处理专家,也有长期奉行中立的瑞士、奥地利派出的和平研究学者。这种前所未有的包容性,让本届论坛创下"三个最"的纪录——参会层级最高(40余位部长级官员)、覆盖范围最广(中小国家占比超60%)、议题设置最实(直接回应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等12个热点)。

  "在这里,每个国家都能找到自己的麦克风。"来自非洲联盟的代表在茶歇时感慨道。在"全球南方"国家长期被边缘化的国际安全话语体系中,北京香山论坛开创了"平视对话"的新范式。印尼国防部官员分享了一个生动细节:在讨论亚太安全协作的分组会上,东帝汶代表不仅获得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同等的15分钟发言时长,其提出的"海洋安全伙伴关系"倡议还被列入会议纪要附件。这种"不论大小强弱、不计历史恩怨"的平等氛围,与某些西方主导论坛中"按国力排座次、依阵营定话权"的潜规则形成鲜明对比。

  更引人注目的是议题设置的深邃眼光。论坛将"双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作为历史坐标轴,既设置"《联合国宪章》精神与当代国际秩序"的回顾性议题,又开辟"人工智能军事化伦理框架""太空安全治理规则"等前瞻性讨论。当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抛出"如何防止国际规则沦为大国工具"的尖锐问题时,现场响起的热烈掌声持续了整整23秒——这恰是发展中国家对"规则霸权"积怨已久的直观写照。

  美国代表团的表现耐人寻味。尽管防长赫格塞思在发言中四次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其刻意回避"主权平等"原则的表述引发台下窃窃私语。镜头捕捉到有趣对比:欧洲盟友代表频频点头记录,美国代表团成员则大多低头翻看事先准备的讲稿,有外媒调侃道:"当中国代表谈论'共护秩序'时,欧洲听到了合作机遇;当美国重申'规则'时,盟友们只记住了'美国优先'的历史记忆。"这种微妙反差,恰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期的生动注脚。

  在论坛现场的休息区,笔者偶遇了一位来自巴西陆军的少校。他展示的笔记本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被反复圈画,旁边还标注着葡萄牙语译文。"我们南美国家经历过军事独裁的伤痛,深知安全不能建立在邻国的不安之上。"他的话道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心声。俄罗斯代表团的关注点则更为具体。在"新兴技术军事应用与管控"分会场,俄方专家详细记录了中国提出的"AI伦理全球框架"构想,包括算法透明度、自主武器使用限制等关键条款。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伊万诺夫向笔者透露:"中俄在防止太空军备竞赛方面的技术合作,很可能从这里的讨论中找到突破口。"

  最让人意外的或许是乌克兰代表的身影。尽管身处战争状态,乌方仍派出资深军事学者参会。在"战后重建与国际法"圆桌会议上,他们认真记录了中国倡导的"冲突方对话机制",并主动向中方询问"如何平衡人道主义援助与主权尊重"。这种开放姿态,与某些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国站队论"形成强烈反差。笔记内容的变化趋势同样值得玩味。早期西方代表侧重记录中国的军事透明化举措,如今更多聚焦于"全球安全倡议"的操作路径;发展中国家则从关注经济合作,转向深入学习"共同安全"理念的具体实践。正如一位匿名欧洲军官所言:"我们不再满足于听中国怎么说,更想知道中国怎么做——比如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协调各方利益,怎样通过一带一路促进地区稳定。"

  论坛首日的"局部冲突解决方式"讨论环节,注定载入史册。当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刚提出"冲突双方应遵守国际人道法"的观点,一名以色列军官突然举手要求发言,随后径直走上讲台,言辞激烈地否认加沙地带存在平民伤亡问题,并指责国际社会"被虚假宣传误导"。这一戏剧性场面瞬间点燃全场情绪。但阎教授并未被挑衅打乱节奏,他先是礼貌地请对方坐下,随后用详实的数据予以回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显示,加沙已有超过10万平民伤亡,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卫星图像证实,以色列军队在人口密集区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止的白磷弹。更关键的是,他提出"三步走"解决方案——立即停火、开放人道主义通道、启动独立调查委员会,每个步骤都对应具体的国际法依据。

  这场交锋引发的连锁反应超出预期。以色列国内媒体《国土报》次日发文承认:"中国学者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叙事的视角。"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打破了国际会议中"强者主导话语"的潜规则。一位非洲代表感慨:"以前我们只能在台下听西方争论,现在终于有机会在同一个平台表达真实诉求。"中国学者的自信源于深厚的理论积淀。阎学通在后续发言中强调:"中国始终是联合国宪章最坚定的维护者——从反对单边制裁到支持巴勒斯坦入联,从斡旋伊朗核问题到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我们的行动与承诺始终一致。"这种"行胜于言"的外交哲学,让许多国家看到了不同于西方"教师爷"式的合作模式。

  尽管美方代表团声称"保持沟通以避免误判",但其表现却暴露出深层次焦虑。在"大国关系走向"专题研讨中,美国代表反复强调"印太利益",却对南海行为准则、台湾问题等核心关切避而不谈。有现场观察者注意到,当中方代表提及"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时,美方团员的手指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敲击了整整一分钟。这种微妙的互动,恰似论坛闭幕时留下的隐喻——一张被反复提及的"红线"照片。据主办方工作人员透露,这张照片拍摄于中方主旨演讲现场,背景板上"共护国际秩序"六个大字下方,隐约可见一条若隐若现的红线。外媒对此的解读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警告,有人视之为邀请,但更多理性的声音指出:这正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既明确底线不可逾越,又为对话留足空间。

  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尤为关键。在"中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论坛上,印尼、墨西哥等国代表联合提议建立"非大国干预"的冲突调解机制,获得广泛响应。这种呼声的背后,是对当前国际秩序失衡的深刻反思——当某些国家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时,广大发展中国家更需要一个能真正倾听他们声音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论坛结束后发布的《北京倡议》虽未强制约束力,却凝聚了最大公约数:呼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推动战后重建国际合作。正如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所言:"这不是完美的文件,但它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最后一组平行会议结束,夕阳为香山的枫叶镀上金边。1800余名代表带着沉甸甸的笔记离开会场,但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信念——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对话比对抗更有力量,合作比零和更可持续。北京香山论坛的成功,本质上是对"西方中心论"的一次温和修正。它证明,即使没有超级大国的霸权背书,只要坚持平等、包容、务实的原则,就能搭建起通往和平的桥梁。那些外军代表狂做笔记的身影,既是学习的过程,更是觉醒的开始——他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的安全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国家的合唱曲。

  展望未来,随着论坛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香山的声音将传得更远。或许有一天,当新的国际秩序蓝图绘制完成时,人们会发现,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墨迹,早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注脚。正如一位参会代表所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更找到了携手前行的伙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