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解决台湾问题 常规武器就够了
【何雷:解决台湾问题 常规武器就够了】9月18日,北京香山论坛开幕首日,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面对中外媒体抛出一句震撼性表态:“若非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常规武器装备就足够,我们要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胜利。”此言一出,舆论场瞬间沸腾。在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外部势力频繁挑衅的背景下,这位曾参与制定对台军事战略的资深专家的发言,既是对“台独”势力的严厉警告,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何雷的表态直指外界对台海冲突的三大认知误区。长期以来,部分观察者将“武统”与“全面战争”划等号,脑海中浮现的是导弹齐发、登陆舰群浩浩荡荡的场景。但何雷明确划出红线:“使用常规武器意味着不动用核武、不发动全面战争,而是在可控范围内执行军事行动。”这种“降维”表述背后,是中国军事实力质变的真实写照。军事专家指出,当前解放军已形成“海空一体、立体突击”的作战体系。以歼-20隐形战斗机为例,其隐身性能可突破台军“爱国者-3”“天弓-3”构成的防空网,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达200公里,足以在台军战机起飞前实施精准打击。而055型万吨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10马赫的突防速度让现有反导系统形同虚设。更值得关注的是福建舰航母战斗群,其电磁弹射系统可使歼-15舰载机出动效率提升40%,配合075型两栖攻击舰,可在48小时内完成对台岛东西海岸的立体封锁。“这些装备形成代差优势,根本不需要动用战略武器。”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分析,“何雷中将的发言实质是向‘台独’势力展示‘降维打击’能力——当技术优势达到绝对量级时,战争规模反而会缩小。”何雷特别强调“常规武器”的选择,蕴含着深层的政治考量。在香山论坛分论坛上,他引用《孙子兵法》“上兵伐谋”的理念解释:“不使用核武或战略级武器,可有效避免战争扩大化、国际化,这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关键。”
这种战略克制在历史上有充分印证。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强行介入,中国因装备代差被迫隐忍。而今,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构成的“航母杀手群”,已将美军航母打击群逼退至第二岛链之外。更关键的是,中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与某些国家动辄挥舞“核大棒”形成鲜明对比。
“何雷的发言实际上是在构建‘正义战争’的叙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指出,“当中国能清晰展示‘以最小代价实现统一’的能力时,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都将被视为对地区和平的破坏,这在国际舆论场将陷入被动。”
细究何雷的发言对象,实则精准指向三方势力:“台独”分裂势力:针对民进党当局持续采购美制武器、炒作“不对称战力”,何雷直言“挑起战争的责任完全在台湾当局”。数据显示,2024年台军防务预算同比增长13.9%,但其中65%用于采购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毒刺”防空导弹等过时装备。这种“买枟保平安”的幻想,在解放军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面前不堪一击。
外部干涉势力:对于美国持续对台军售,何雷警告“任何外部干预都不会改变最终结局”。2025年美方批准的最新一轮对台军售中,包含400枚“鱼叉”反舰导弹,但其射程仅240公里,远不及解放军鹰击-18反舰导弹的600公里。更讽刺的是,这些导弹需依赖台军老旧的F-16V战机发射,而该机型在歼-20面前生存概率趋近于零。
国际舆论场:何雷特别回应西方关于“中国扩张核武库”的质疑,强调“中国核武器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最低水平”。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中国核弹头数量不足美俄的1/5,且全部处于非部署状态。这种透明度与某些国家拒不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形成强烈反差。
何雷的发言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对台政策连续性的体现。2023年“联合利剑-2024A”演习中,解放军首次展示“冷启动”能力,从命令下达至战机升空仅需12分钟;2025年“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无人机蜂群成功突破台军“中山科学院”模拟防空网,验证了“智能化战争”的可行性。
这些军事演进与政治智慧相辅相成。从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到2022年“九二共识”被写入党章,中国始终在法治框架内推进统一进程。正如何雷在香山论坛闭幕式上总结:“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统一目标,这不是军事威慑的结果,而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何雷中将的发言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智慧:既有“虽远必诛”的锋芒,更有“止戈为武”的胸襟。当某些国家仍在用冷战思维揣度台海局势时,中国已用常规武器的代差优势、道义制高点的牢牢占据、法律框架的严密构建,走出了一条非战争方式实现统一的新路径。这或许就是何雷发言最深刻的启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展示肌肉的粗细,而在于掌控局势的定力。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逆潮流而动的分裂行径,都终将被碾碎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