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妈妈带35岁智力障碍儿子自驾游
【56岁妈妈带35岁智力障碍儿子自驾游】2025年9月18日,湖南湘潭的杨月连正在家中整理儿子东东的衣物,车窗外飘来桂花香——这是他们结束五个月自驾环游中国后的第十天。这场跨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旅程,不仅让这对母子穿越了怒江72拐、219无人区等险境,更以2万公里的里程刻下了母爱的坚韧与豁达。56岁的杨月连与35岁的儿子东东,是一对被命运“锁死”的母子。东东自幼被诊断为二级智力障碍,35年来仅能说出“妈妈”“面条”等简单词汇,生活完全依赖母亲照料。从挤牙膏到洗澡,从上厕所到控制情绪,杨月连用三十年重复着“教学-失败-再教学”的循环。“他发脾气时会摔东西,急了连我都打。”她掀起裤腿,小腿上的淤青是某次争执中留下的印记,“但他是无意的,就像两岁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
生活的重压从未压垮这位母亲。早年丧夫后,她摆地摊、开快餐店,独自撑起家庭。2025年3月,当短视频里“此生必驾318”的壮美画面击中她时,一个大胆的念头萌生了:“我要带东东去看雪山、草原,趁我还能动,也趁他还能感受。”
3月14日,杨月连驾驶新买的SUV,载着塞满行李的后备箱和东东,从湘潭出发。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远比想象中艰难。
旅途中,东东的“特殊”常引来异样目光:他会突然自言自语,打水时洒湿地面,上厕所后擦不干净屁股……在某服务区,工作人员因东东弄脏厕所拒绝他们使用;在营地,有人抱怨“别带傻子出来”。
杨月连的选择是坦然面对:“他只是生病了,不是怪物。”她坚持每天给东东换洗衣服,把车内收拾得干净整洁;东东发脾气时,她先尝试“冷处理”,“如果忍不住就打起来,但打完我会道歉。”
这种“不妥协”的态度感染了许多人。网友留言:“我表妹也有个8岁智障儿子,她从未放弃教他走路。母爱真的能跨越一切障碍!”而杨月连的回应更显豁达:“别人怎么看无所谓,我只希望东东能多感受世界的美好。”
这场旅行花光了杨月连近5万元积蓄,但她认为“值了”。东东在旅途中学会了用微波炉加热食物,能在营地帮忙搬小板凳,甚至会指着地图上的布达拉宫“呀呀”叫。“他可能不懂这是哪里,但我知道他记住了那种震撼。”
回到湘潭后,杨月连的生活重回琐碎:每天早起准备早餐,陪东东做康复训练,晚上在直播间分享旅途故事。但她的心态已截然不同:“以前总在意别人眼光,现在只想带他多出去走走。”她摩挲着手机里的照片——背景是纳木错湖,她和东东坐在地上,笑出满脸皱纹,“你看,他多开心。”
杨月连的故事引发广泛讨论。有网友质疑:“自驾游耗资巨大,普通家庭能承受吗?”对此,她坦言:“我摆地摊、开快餐店攒了十年钱,这不是‘穷游’,是‘攒游’。”更多人则关注智障群体的生存现状:“国家有补贴,但精神陪伴谁来做?”“公共场所能否增设无障碍设施?”
专家指出,中国现有超千万智力障碍人士,但针对成年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仍不完善。杨月连的旅行,不仅是个体母爱的绽放,更折射出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包容度亟待提升。“当我们在景区为东东们让出一条路,当服务区工作人员多一句耐心询问,这就是进步。”
如今,那辆载满故事的SUV停在湘潭老巷里,车身的泥痕还未擦净。杨月连又翻出地图,圈出新的坐标:“漠河的极光要趁早看,俄罗斯的国门还没跨过呢!”她转头问东东:“儿子,下次我们去哪里?”东东咧嘴一笑,含糊地吐出两个字:“去……去……”
或许,他永远说不出完整的答案,但母亲知道,只要他们在一起,每一程都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