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绝不许外敌再染指中国领土半步
【何雷:绝不许外敌再染指中国领土半步】9月18日,何雷中将表示,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恩之心,更加珍惜中国人民历经漫长岁月、付出3500万人的流血牺牲才换来的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更加珍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敌侵略的艰难征程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犹如洪钟大吕,既是对3500万抗战先烈们用生命铸就和平的庄严致敬,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用无畏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更是对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革下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宣示,彰显出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与勇气。何雷在多个重要场合,神情肃穆且坚定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南海方向,何雷中将同样以坚定不移的姿态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如同在南海的波涛中竖起一座捍卫主权的灯塔。2025年北京香山论坛主旨发言环节,这位曾亲历西沙海战、有着丰富实战经验和深刻战略洞察的军事战略家,目光如炬地直视美方代表席,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调大声宣告:“任何试图让军国主义幽灵在亚太重生的行径,都必将遭到14亿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击!”此番强硬表态直指美方近期在南海的系列挑衅行为——从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其威胁范围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大片区域,到联合日澳菲等国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不断炫耀武力、制造紧张局势,其军事威慑半径已直逼中国东南沿海,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根据南部战区公开数据,2025年上半年美军舰机在南海实施抵近侦察行动达427架次,较去年同期激增37%,其中P - 8A反潜巡逻机多次突破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边界,肆意妄为。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海空军以“战备巡航常态化、实战训练体系化”构建起立体防御网:055型万吨驱逐舰南昌舰率领编队前出西太平洋,在广阔的海洋上彰显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和战略威慑力;歼 - 20隐形战机与空警 - 500预警机组成“鹰眼”体系,如同敏锐的猎手,时刻洞察着周边空域的动态,配合东风 - 21D反舰弹道导弹形成“区域拒止”战略威慑,让任何企图侵犯中国领海和主权的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
何雷的强硬表态绝非逞口舌之快,其深层逻辑源自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在军事科学院举办的“新时代强军思想”研讨会上,他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伟大抗战精神是熔铸于血与火中的精神丰碑,其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是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力量。”这种精神基因在当代正转化为三大战略支撑:
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中国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实现氢负离子导体材料重大突破,使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大关,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第四代核能技术完成工程化应用,开启了中国核能发展的新篇章。这些创新成果直指美方构筑的“技术铁幕”,有效破解芯片、航空发动机等35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让中国在科技竞争中不再受制于人。
制度优势在危机应对中愈发彰显。从三年抗疫斗争中创造的“中国速度”,医护人员逆行而上、争分夺秒,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到脱贫攻坚战中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世界奇迹”,无数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与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形成历史呼应。这种制度效能在南海维权中同样关键,仅2025年就有23个部委参与制定《南海岛礁生态保护条例》,各部门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军地协同、海陆统筹的治理格局,共同守护南海的生态安全和主权完整。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已获86个国家支持,彰显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乌克兰危机中推动建立“黑海粮食走廊”,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巴以冲突中促成72小时人道主义停火,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保护平民生命安全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和合共生”的外交智慧,既承续了抗战时期“团结御侮”的历史经验,更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正如何雷在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新时代的抗战精神,就是要在捍卫核心利益时敢于亮剑,以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在推动文明进步中善作善为,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当前台海局势,何雷的表态直指核心矛盾。202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他明确警告“台独”势力及外部干涉:“中国完全统一的时间不远了,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击。”这一论断基于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的实战化演练——2024年“联合利剑-2024A”军演中,东部战区出动航母编队、隐身战机及无人机蜂群,模拟“封锁台岛、夺取制权”等科目,展现“以武止独”的充分准备。
在这场自1931年局部抗战起始、至1945年全面胜利结束,前后持续14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协同。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重大战役,两大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最终以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国际军事史学界通过档案研究证实,中国战场在此期间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60%以上的兵力,最高峰时达69%,迫使日军陷入"中国泥潭"无法自拔。这种战略牵制为苏军反攻欧洲战场、美军太平洋反攻创造了决定性条件,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言"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中国战场因此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1945年抗战胜利不仅终结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更通过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外交实践,重塑了东亚国际秩序。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油灯下撰写的《论持久战》,以"敌强我弱、敌退我追"的战略判断,科学预见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的战争进程,为全国军民指明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必胜道路。这部著作被西点军校列为战略教材,其"弱国通过持久战战胜强国"的理论范式,至今仍被国际军事学界视为经典。
在北京市政协"政协报告厅"2023年专题活动中,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何雷将军重提这部战略经典,结合台海局势等现实问题指出:"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历史证明战略定力与团结精神是战胜强敌的制胜法宝。"他特别强调,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凝聚力,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安全等关键领域筑牢新的"战略防线"。
何雷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共鸣。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媒体盛赞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而日本民间团体则发起抗议美军部署中导的示威活动。波兰学者在分析台海局势时指出:“中国维护统一的行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外部势力强行介入将付出沉重代价。”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何雷中将的警世之言既是告慰先烈的祭文,更是吹响新征程的号角。从九一八的屈辱记忆到新时代的自信崛起,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证明:任何企图分裂中国、挑战底线的行径,终将在14亿人团结如钢的意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正是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