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称身体状态非常差
【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称身体状态非常差】9月18日,“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表示,目前,王暖暖的身体状态已然陷入了极差的境地。她全身的关节每日都在承受着钻心的疼痛,每一次活动,关节处还会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异响。要知道,她的体内至今仍留存着100多根钢钉用于固定身体,那些钢钉就像冰冷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她。王暖暖痛苦地描述道:“身体各个关节每天都在疯狂地响和痛,那种痛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如果晚上你在我旁边,就能亲眼看见,我哪怕只是轻微动一下,身体发出的声响就如同台球撞击一般,清脆又响亮。所以,我根本没办法睡上一个整觉,每天都在这种难受和疼痛中煎熬着,只能靠每天吃止痛药硬撑着熬过一天又一天。”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丈夫俞晓冬出狱后报复时,王暖暖神色平静而坚定地表示,她坚信中国的法治正日益健全完善,有这样强大的法治保障,她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担心的。而且,她觉得以后的事情就应该留到以后再去考虑,没必要让每一天都笼罩在担心和焦虑之中,更不想一直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时间回溯到2019年6月9日,那时怀孕5个月的中国籍游客王暖暖,满心欢喜地与丈夫俞晓冬一同前往泰国乌汶府帕登国家公园旅行。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噩梦的开端。俞晓冬丧心病狂地将王暖暖从34米高的悬崖上狠狠推下。幸运的是,王暖暖奇迹般地生还了,但全身多处骨折,身体遭受了重创,腹中的胎儿也未能保住。俞晓冬精心策划了这场罪恶至极的行径,其作案动机令人发指,主要是妄图通过骗取保险金来获取巨额财富,同时还觊觎着王暖暖的财产,妄图以此实现自己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丑恶目的。这起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案件的审理与判决进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一审于2020年3月24日正式拉开宣判的帷幕。泰国法院对此案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进行严谨细致的审理。法官们如同精密的仪器,仔细审查每一份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与辩论,不偏袒任何一方。经过漫长而审慎的考量,最终认定俞晓冬蓄意谋杀罪名成立。依据泰国当地相关法律条文,法院对其作出了判处终身监禁的严厉判决。这一判决结果一经公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人们纷纷对这一公正的判决表示支持,同时也对俞晓冬的罪行表示极度愤慨,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案件并未就此尘埃落定,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漩涡,又起波澜。到了2021年,二审法院秉持着对法律和事实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案件进行了重新审查与评判。二审法官们再次梳理案件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判决的细节;重新审视案件事实,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案件全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他们认为现有证据存在一定瑕疵,不足以确凿无疑地证明俞晓冬构成蓄意杀人罪,其行为更符合故意杀人未遂的范畴。基于此,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进行了大胆且慎重的改判,将原本的终身监禁改为有期徒刑十年。这一改判结果再次引发了社会的轩然大波,各方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有人认为改判合理,有人则觉得对罪犯的惩罚过轻。
案件的波折并未就此停止,三审(终审)于2023年6月2日迎来了最终结果。泰国皇家法庭作为司法审判的最高权威机构,对此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理。法官们从案件的起因、经过到结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每一个证据的关联性到整个案件的逻辑性,都进行了严谨的判断。经过漫长而严谨的审理过程,最终公布三审判决,认定俞晓冬蓄意杀人未遂罪名成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犯罪的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俞晓冬的个人情况等,判处其有期徒刑33年零4个月。同时,为了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法庭责令俞晓冬向受害方进行民事赔偿,赔偿金额为520万泰铢。这一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给受害方带来了一丝慰藉,也让社会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彰显了法律不容侵犯的尊严。
在刑事案件终于尘埃落定之后,本以为事情可以画上句号,然而民事层面的纠纷却又浮出水面。2023年9月2日,王暖暖怀着坚定决心,正式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她的诉求明确且坚定,一是要求“离婚”,摆脱这段充满痛苦与伤害的婚姻;二是希望“俞某净身出户”,让俞晓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不让他从这段婚姻中获取任何不当利益。但由于俞晓冬在泰国服刑,这一离婚诉讼面临着诸多跨国司法难题。一方面,泰国不属于《海牙送达公约》缔约国,这使得法律文书的跨国送达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如同在迷宫中寻找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法官无法赴泰开庭,进一步导致案件推进受阻,整个离婚诉讼陷入了僵局,如同行驶在暴风雨中的船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筹备与协调,2025年9月26日,这起备受瞩目的离婚案终于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考虑到俞晓冬的特殊情况,法院安排其通过视频出庭。此前,王暖暖的代理律师就曾表示,这是国内首例被告在境外服刑的离婚案,在程序上缺乏可借鉴的先例,整个审理过程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王暖暖在康复后重新创业,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于2024年8月宣布怀孕,同年11月官宣生子。然而,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孩子户口一度遇到麻烦,最终按非婚生类型办理。该案引发中泰两国舆论关注,并被改编为电影《消失的她》。王暖暖也积极投身反家暴公益事业,创办基金会、建立互助群,帮助类似经历的女性。
俞晓冬及其家人曾向王暖暖索要3000万元离婚费,作为精神和青春损失费,进一步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
这起案件从案发到三审判决,历时近四年。一审认定俞晓冬蓄意谋杀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这是对罪恶的初步严惩;二审改判引发争议,然而司法并未就此止步,三审最终纠正偏差,认定俞晓冬蓄意杀人未遂罪名成立,给予其33年零4个月的刑期。这一过程虽有波折,但司法机关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纵容任何一丝罪恶,让正义在层层审查与严谨判决中得以伸张。它向社会表明,无论犯罪手段多么隐蔽,无论案件审理过程多么复杂,法治的阳光终会穿透迷雾,照亮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个违法犯罪者都受到应有的惩处。
面对记者关于是否担心丈夫出狱后报复的提问,王暖暖表示并不特别担心,原因在于她坚信中国的法治越来越健全。这种信任并非盲目,而是源于法治建设日新月异的现实。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司法执法水平,在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雷霆出击,到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法治的力量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让公民在面对潜在威胁时有了底气和依靠。王暖暖的态度正是广大公民对法治信心增强的生动体现,法治健全为公民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让大家能够安心生活、从容前行。
王暖暖在遭受如此巨大的身心创伤后,没有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恐惧中无法自拔。她选择积极面对生活,关注当下,不被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困扰。这种乐观坚强的态度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更为社会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时,王暖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逃避和焦虑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勇敢地直面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能走出阴霾,迎接新的生活。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要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生活的美好,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一切困难。“泰国坠崖案”的三审判决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它让我们看到了法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核心地位,感受到了法治健全为公民带来的安全感,也见证了受害者坚强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在法治的护航下,我们坚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每一个公民都能在安全、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追逐梦想,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