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9月17日发表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同创未来”。报告全面体现了特区政府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尤其将北部都会区作为发展重点,以创新思维提速提效推进北都建设,将进一步促进跨境协同发展,为粤港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主轴,报告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成立AI效能提升组、设立北都发展委员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亮点频出,展现出积极作为、锐意改革的决心。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李家超强调,当前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阶段,转型是实现经济更加强大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改革创新、自强不息,我们共同的家园——香港必定更加美好,东方之珠必将更加璀璨。”香港历来在一次次经济转型中不断壮大,每一次转型都承载著无数港人拼搏奋斗的故事,“靠的是改革变通、自强不息”,这正是香港人的核心特质。
施政报告还突显了顶层统筹的新思维,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香港整体竞争力。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推动“学研产居”融合的社群理念。2026至2030年间将分阶段推出大学城用地,涵盖学生宿舍、科研设施、零售及酒店等综合用途,助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主导型城市群。通过引入与重点课程相关的企业及研究所、师生宿舍与人才公寓,以及面向年轻人的商业配套如步行街等,进一步强化各类设施之间的协同效应。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教育枢纽和人才聚集高地,更服务于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巩固香港优势,把握发展黄金机遇。
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将在优质教育基金中预留20亿元,用于支援中小学推进数字教育。同时,继续推广“留学香港”品牌,打造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特首宣布,将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本地学额的40%提升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从100%增至120%。此外,鼓励直资院校和国际学校扩大招收非本地生。
数字教育亦是报告重点之一。推动数位教育、加强AI相关培训,将有助于准教师培训和未来基础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升教与学品质。我们欢迎施政报告提出的多项措施,深化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地位,包括提高大学非本地生比例、扩大研究院超额收生名额,以及教资会资助八大院校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与招生力度等。这些政策将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助力香港成为“未来人才摇篮”。
北部都会区是推动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融入大湾区、对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桥头堡。过去三年,特区政府在北都规划方面付出大量努力,同时也发现旧有机制严重制约发展步伐。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破旧立新,以高规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全方位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其目标是加快北都发展进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动香港经济腾飞。
我们相信,在以李家超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领导下,香港必将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机遇,持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自身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共同开创繁荣稳定的美好未来。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