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延续改革求变的主轴,在产业革新尤其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重点着墨,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香港核心优势作出全面部署,在多个关键领域都展现突破性思维,是一份前瞻、务实的报告。今次施政报告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研究建立更严谨的公务员评核机制,清晰分级的调查机制对政府整体治理效能大有裨益,不仅有助各项政策落地推展,亦能进一步增强国际以及本地社会对香港发展的信心。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这是他任期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摄)
今次施政报告是历来提及“人工智能”和“AI”频率最多的一次,人工智能应用将会涵盖政务工作、产业发展、药物研发、公共服务、癌症筛查、教育培训等多个范畴,政府还预留了专项资助和土地,推进AI相关产业发展,包括促进成果深度转化和开拓应用场景。今次特区政府带头推动AI政务,透过成立AI效能提升组,指导各部门提升效能,充分展现政府对科技革新的重视和魄力。在实际应用上,AI能够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降本增效和实现创新突破,其中金管局和数码港推出的第二期AI沙盒计划,预料能推动金融科技与AI深度融合,有望开拓风险管理和反诈骗等潜在应用,正是增强香港在全球的竞争优势的例子。
今次施政报告中有关经济的篇幅比例逾半,全方位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优势。其中,香港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航运和物流一直带动香港经济持续发展。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将会扩展跨省货运网络,推动来自内地内陆省市的货物沿水路、陆路联运,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目前,重庆和成都等西部城市的货物经深圳或广西驳船运至香港货运码头,其中广西的货物如果通过香港发往外国,预计能缩短货运时间,这种模式有望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高效的出口枢纽,亦能提高香港的货物转运量,创造多赢局面。
施政报告对北部都会区规划着墨甚丰,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制订北都各发展区的营运模式,提升整体规划的决策层次,同时政府明确会“拆墙松绑”简化行政程序,势必加速释放北都的庞大经济增长潜力,为香港各方面产业带来大量新机遇。
近年香港锐意建设成为国际教育枢纽,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施政报告在专上教育方面,进一步放宽自资学位上限,并同步增加宿舍供应和招揽更多国际教研人才,以及正在研究的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都对香港达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助扩大香港人才库和推动经济升级转型。
民生是今次施政报告的压轴篇章。今届政府自上任以来,在每年的民生政策成效上都会看到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逐步回落,今次施政报告提出会继续透过有序增加房屋供应、推动“简朴房”规管制度、兴建“简约公屋”和社区客厅等,不断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按部就班协助市民置业,切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整体而言,新一份施政报告以推动经济和鼓励创新为重点,并因地际宜,在现有基础上创新突破,积极回应急剧转变的国际经贸格局形势。事实上,改革创新的过程必定会面临挑战,产业转型亦不能一踘而就,但近年各项数据都证明,香港在充满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依然保持韧性,不断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祖国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和最庞大的机遇,香港同时享有国际机遇的叠加优势,机遇明显大于挑战。相信只要社会各界继续延续改革精神,不懈参与,将会继续创造“逢变则兴”的奇迹。
(本文作者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 文颕怡)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