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罪行再添铁证
【侵华日军罪行再添铁证】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中国多地举行悼念活动时,侵华日军罪行再添铁证。黑龙江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一批新披露的史料将公众视线拉回那段血泪斑斑的历史——日军细菌战“军医协同犯罪”体系首次被完整揭露,从战略规划到具体执行、从高层决策到基层实施的罪恶链条触目惊心。此次公布的史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七三一部队《身上申告书》完整版。这份由日军军官自行填写的履历档案显示,该部队成员涵盖医学专家、兽医、农学家、化学工程师等跨学科人才,编制规模远超此前公布的1500人,实际涉及日军各军兵种及伪满洲国机构超3000人。档案明确记载,该部队通过“军医协同会议”制定细菌战作战计划,与关东军、华北方面军等单位联动,在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实施大规模细菌攻击,造成超30万人感染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常德、衢州等地致死逾5万人。
北京市民侯冈家族保存的一只尘封80年的牛皮箱,成为关键物证。该箱正面印有“携带炭疽斷用具”,内侧标注“炭疽斷液”“鼠齿”等字样,侧面烙有日军月桂花环徽章。专家鉴定称,此箱属于日本兽医部队将校级军官,用于运输炭疽杆菌等生物武器。结合俄方解密的关东军档案,日军曾将染疫牲畜驱赶至中国村庄,通过动物传播病毒,其手段之残忍、谋划之周密,堪称“工业化屠杀”。
在浙江衢州,94岁的细菌战幸存者林阿婆含泪回忆:“1940年秋天,日本飞机撒下白色粉末,第二天全村人开始发烧、吐黑血。我父母和三个弟弟都死了,我在床上躺了40天,头发掉光,指甲全黑。”据衢州细菌战纪念馆统计,当地现存幸存者仅127人,平均年龄92岁,他们身上溃烂的疤痕和扭曲的肢体,是日军暴行最直接的控诉。
此次罪证披露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国史料长期研究的成果。韩国独立纪念馆公开了朝鲜籍731部队劳工的证言,证实该部队用朝鲜人、中国人、苏联人进行“交叉感染实验”,以测试不同人种的抗病能力。中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获赠的侵华日军“荣字1644部队”留守名簿,记录了该部队在南京实施毒气战的细节: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1644部队在南京下关、燕子矶等地使用芥子气,造成超2万平民伤亡。结合此前发现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日军在华细菌战部队已形成覆盖东北、华北、华东的完整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日军细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这些史料不仅来自中国受害者,更有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多国档案支撑,形成无法抵赖的证据链。日军细菌战是系统性、国家性的犯罪,绝非个别军官的‘失控行为’。”
面对铁证如山的罪行,日本政府至今拒绝承认细菌战罪行。尽管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但日本右翼势力仍妄图以“缺乏书面证据”为由翻案。2025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的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竟将“南京大屠杀”表述改为“南京事件”,并删除“慰安妇”相关内容,引发中韩等国强烈抗议。
在中国,从哈尔滨到衢州,从南京到重庆,各地悼念活动现场,民众自发举起“铭记历史,捍卫和平”“拒绝篡改历史”等标语。一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的太爷爷死于南京大屠杀,太奶奶在细菌战中失去双腿。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告诉世界:任何试图掩盖罪恶的行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亡魂、重庆大轰炸的焦土、细菌战中的溃烂肢体、慰安妇制度下的屈辱眼泪……这些伤痛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
答案,在731部队实验室的骸骨中,在幸存者的泪水中,在每一个不忘历史者的心中。唯有正视过去,才能面向未来;唯有铭记伤痛,才能捍卫和平。这,是对3500万死难同胞最好的告慰,也是对人类良知最庄严的承诺。当9月18日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警醒——任何试图美化侵略、否定罪行的行径,都将遭到正义的审判。历史不容篡改,真相终将大白,因为和平的根基,永远建立在对暴行的深刻反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