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民为邦本。17日上午,佩戴绿色领带的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宣读2025年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主题是“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封面也沿用绿色,象征香港的繁荣活力会延续下去。
与过往的施政报告相比,这份报告在突出“改革”、“发展”、“民生”等关键词的同时,突出了“发挥优势”。发挥优势,突破难点痛点;发挥优势,做大香港亮点;发挥优势,回应民生热点。
笔者此前在多篇评论施政报告的文章中提及,本届政府任期进入后半期,许多“硬骨头”到了非啃下来不可的时候!破难点,须用猛力。水滴石穿、磨杵成针,从李家超的这份施政报告可以看出,拆墙破冰解痛点,政府施政无止境。
“北都”加速行 效能再提升
李家超曾多次表示,对北部都会区建设“心急如焚”。17日下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用了这个词汇。从施政报告看,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报告中提出:将成立由行政长官主持的“北都发展委员会”,提升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包括以新思维采纳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装备;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律,授权政府为提速北都发展制定简化法定程序。以上3项措施是一大突破,表明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充分收集和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可行性建议。
众所周知,北都区开发是再造新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事项多、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而在整体经济投资发展并不乐观的背景下,更需要提升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订立专属法律。这一次,李家超紧紧瞄准一个目标:拆墙松绑,打破堵点,化解难点。可谓脚踏实地,务实笃行。
合力攻坚,首先需要政府团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将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目的有三:把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责任更好衔接起来;推动部门首长建立有效管理团队与运作系统,破瓶颈、补短板;当部门出现问题须查找不足及改善厘清责任,按情况依照制度进行行政或纪律处理。
金戈铁马,运筹帷幄。可以看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后,特首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象“将军”一样,指挥、带领好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攻城拔寨。这一改革,可谓是“刀口向内提效能”、“矛头向外攻难矣”。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将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各政府部门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研究重组不合时宜的工作流程,推动科技革新。利用AI提升工作效能,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在施政报告公众咨询阶段,就有许多人建议政府引入AI,政府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可谓从善如流。
让“亮点”更亮 令根基愈牢
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香港的传统优势,也是香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亮点,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对以上“亮点”着墨颇多。
施政报告提及:持续强化股票市场,包括探索缩短股票结算期至T+1,及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支持实体经济使用人民币制定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的立法建议,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住宅物业投资的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等等。
时下,香港资本市场备受全球投资者的青睐,股市涨势火爆,令人欣喜。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哪些有利因素是外部环境巨变带来的,哪些是香港自身的努力造就的,哪些优势是可持续的,而哪些是优势可能是“昙花一现”……施政报告厘清了香港资本市场火爆的内在逻辑,借势发力,顺势而为,令这些好势头持久不衰。从施政报告提出的这些措施看,特区政府对本港资本市场有清醒认识,对巩固及做强金融中心有坚定信心和实招。
施政报告提及: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和秘鲁,探讨签订新投资协议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成立吉隆坡经贸办,并扩展经贸办覆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建立“铁海陆江”货运网络,推动内地省市货物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发展国际航空枢纽;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出海”,为其制定多元方案,全力支持国际调解院工作,推广香港法律服务,等等。
这些措施体现出特区政府谋篇布局、握指成拳的视野比以往更加宽了。过往,香港重视传统的欧美市场,李家超就任以来,多次带队出访中东、东南亚国家,效果出乎预料,令人惊喜。同时,在国际贸易环境剧变的背景下,内地企业“出海”对香港的依赖度提升,特区政府洞察这些变化,积极应变求变,审时度势,瞄准了商机,恰到好处。
热点回应多 民生实事丰
急难愁盼、排忧解难。民生问题历来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做出了回应,政策措施非常具体和实在。
施政报告提出,2027年上半年或之前落成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公屋综合轮候时间迈向2026-27年度4.5年的目标。“白居二计划”增加1000个配额至总数7000个,并将一半新增配额拨予40岁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放宽新出售单位的转让限制年期至10年。
施政报告提出,额外预留300亿港元在未来两至三年加大工程项目开支,支持本地建造业支援中小企;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两年和“还息不还本”安排一年;豁免小贩、食物业、渔农业、酒牌等的牌照费,简化食肆发牌制度及加快审批食肆露天座位申请。
施政报告还提出,由2026/27课税年度起,延长初生子女可享额外免税额至出生后首两年;未来3年新增15所资助幼儿中心,提供共约1500个0至3岁儿童日间照顾名额;医管局辅助生育服务名额增至1500个。
在施政报告公众咨询阶段,市民提出了许多民生领域的意见和建议,民生问题也是李家超非常重视的环节,他带领团队同事多次落区与市民交流,就是为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找准市民最紧迫的事情来解决。纵观施政报告,市民反映的热点,都在其中;含金量高的措施,也着实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将设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制定涵盖安老、医疗、房屋、文化康乐、乐龄科技及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等对策。这表明,政府已经开始系统应对社会高龄化问题。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一直非常关注特区政府2025年施政报告,希望这份报告是一份香港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书”和“施工图”,更是回应市民关切、带给千家万户温暖的“一封家书”。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从李家超这份施政报告来看,把握好了宏观与微观、求实与求变、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与过往相比,这报告的务实性、针对性、可行性更强劲、更鲜明、更坚挺。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