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坠深井又遭蛇咬 54小时后获救
【女子误坠深井又遭蛇咬 54小时后获救】2025年9月15日下午1时45分,福建晋江灵源街道的一片荒林中,当救援人员扒开井口杂草的瞬间,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映入眼帘:48岁的覃女士浸泡在冰冷的井水中,苍白的双手十指如铁钳般抠住井壁石缝,身体因长时间浸泡而浮肿,右臂上赫然留着一道蛇咬伤痕。这场持续54小时的生死救援,不仅创造了生命奇迹,更折射出科技救援、家庭温情与社会大爱的三重光芒。9月13日上午9时,覃女士在灵源街道星竹鞋材公司后方树林散步时,因杂草遮挡视线不慎坠入一口废弃水井。这口上窄下宽的深井,井口直径仅1.2米,井内却宽达2米,幽暗的井壁布满青苔,井水深及腰部且寒彻骨髓。更恐怖的是,井中蛰伏着多条长蛇,覃女士在坠井首日即被无毒蛇咬伤右臂。"我听到他们在上面喊我的名字,但我的声音根本传不出去。"覃女士回忆道。在54小时的绝境中,她摸索出三套生存策略:物理支撑:用双手十指紧抠井壁石缝,双脚踩住井壁凸起处,形成三角支撑防止沉没;水源管理:每小时仅饮用3口井水维持生命,避免因脱水导致意识模糊;心理防御:通过默念家人名字转移注意力,当蛇群游近时屏住呼吸装死。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在低温水中存活极限通常为2小时,而覃女士凭借惊人意志力将这一极限延长了27倍。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林贤钻透露:"患者送医时出现双侧肋骨骨折伴轻微气胸,这是长时间悬吊导致的应力性损伤,但无毒蛇咬伤和蚊虫叮咬未引发严重感染,堪称医学奇迹。"
这场救援堪称现代科技应用的教科书级案例。9月14日下午,家属报警后,警方调取监控锁定覃女士最后出现在荒林区域。但传统人力搜索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井口被1.5米高的杂草完全覆盖;第二,树林面积达3000平方米且遍布低矮龙眼树;第三,覃女士呼救声被井筒放大后产生混响效应。
9月15日上午,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队长杜晓航带领10名队员,携带热成像无人机、声波探测仪等设备展开立体搜救。13时30分,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显示井口下方存在异常热源;13时42分,声波探测仪捕捉到微弱呻吟声;13时45分,救援人员通过井口投掷荧光棒确认位置。
"最关键的是三脚架系统与滑轮组的协同作业。"安海消防救援站站长陈志强介绍,他们采用"双锚点固定法":在井口两侧各打入一根直径8厘米的钢钎作为支撑点,通过D型锁连接三脚架,再利用5:1机械优势滑轮组,仅用12分钟就将覃女士从4米深井中救出。
这起事件中,家庭纽带成为支撑覃女士求生的精神支柱。获救后她哽咽着说:"我女儿刚上大学,我父母都80岁了,我要是走了他们怎么办?"这种对家人的牵挂,让她在体温降至34℃时仍保持清醒。家属的救援行动同样令人动容。覃女士儿子李先生从深圳赶回后,与父亲在6小时内对荒林进行了6次地毯式搜索。当发现母亲可能坠井时,他跪在井口周边反复呼喊:"妈,我是阿强,你应我一声!"这种原始的亲情呼唤,竟与专业救援设备的定位时间完全吻合。心理专家指出,被困者的求生意志与家属的呼唤形成情感共振,这种"双向奔赴"的救援模式,能显著提升生存概率。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师王敏建议:"遭遇类似事件时,家属可通过手机播放亲人录音、传递带有气味的衣物等方式,建立心理连接通道。"
这起救援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经泉州晚报、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后,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2.3亿次,网友自发发起"为覃女士祈福"活动。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地居民自发组成"后勤保障队",为救援人员提供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物资,甚至有村民砍倒自家龙眼树为救援开辟通道。
晋江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吴加克透露,他们每年执行类似救援达23起,但覃女士案创下三个"最":
被困时间最长(54小时);
生存条件最恶劣(低温+蛇虫+骨折);
社会关注度最高(单日捐赠物资价值超10万元)。
目前,晋江市政府已启动"废弃井口整治专项行动",计划在3个月内对全市127口废弃井进行填埋或加装防护网。灵源街道办主任表示:"我们将建立'井口电子档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杜绝类似悲剧发生。"
覃女士的获救,是个人意志、科技力量与人间大爱的完美融合。当她在病床上握住儿子双手时,这个普通家庭用54小时的坚守,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与爱的力量。正如杜晓航队长所说:"在救援队20年生涯中,这是最震撼心灵的一次行动。它让我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希望,奇迹随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