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被查
【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被查】2025年9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一则重磅消息: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消息如同一枚深水炸弹,瞬间引爆舆论场——从学术圈到普通网友,从北大师生到社会公众,无不震惊于这位“80后”高知官员的突然落马,更痛心于中国顶尖学府的声誉蒙尘。
公开资料显示,任羽中的人生轨迹曾是无数人眼中的“完美模板”:1980年出生于四川,1998年以四川省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20年9月任北大党委宣传部部长,2023年11月跻身校党委常委,2024年3月升任副校长,成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领导之一。
在北大任职期间,任羽中曾以“改革派”形象示人。他兼任秘书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等职,分管督查、信访、网络安全、图书档案、校史出版等关键领域,更主导过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太古地产的捐赠签约仪式,在仪式上高调宣称“要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大贡献”。2024年5月,他带队赴陕西理工大学调研,对北大汉中分校的办学精神大加赞赏,称其“艰苦奋斗、勠力同心”的作风应“代代传承”。
然而,光鲜履历的背后,是任羽中逐渐滑向深渊的脚步。据知情人士透露,其违纪违法行为或涉及人事任免、基建项目、科研经费等多个领域。例如,他曾兼任北大人事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掌握着教师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等核心权力;在分管图书馆、校史馆等基建项目时,又与多家承包商存在利益往来。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被查前一个月,他还以副校长身份出席北大新生开学典礼,勉励学生“坚守学术初心”——如今看来,这番话竟成了最辛辣的讽刺!
消息公布后,北大校园内一片哗然。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师生们议论纷纷。“太意外了!任校长平时看起来很儒雅,演讲也很有感染力,怎么会……”一位社会学系的研究生摇头叹息。另一位参与过校史馆志愿讲解的学生则愤怒表示:“他分管校史馆时,还专门强调‘要传承北大精神’,现在想来,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简直是对北大精神的亵渎!”
北大教职工的反应更为复杂。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透露,任羽中在人事任免上“风格强硬”,曾因某学院院长人选问题与多位资深教授产生矛盾;而分管基建期间,校史馆修缮工程曾被质疑“造价过高”“招标流程不规范”。“我们早就听说有些项目有问题,但没想到会牵扯到校领导层面。”这位教授感慨,“北大是学术圣地,绝不能成为某些人的‘提款机’!”
任羽中被查,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中国高校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从“老虎”到“苍蝇”,从行政官员到学术权威,无一例外成为监察重点。据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超过50名高校领导干部落马,涉及招生腐败、科研经费挪用、基建项目回扣等多个领域。
以任羽中为例,其违纪行为恰逢高校权力集中化、资源资本化的趋势。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掌握的科研经费、土地资源、招生名额等日益增多,而监督机制却相对滞后。例如,部分高校在人事任免、基建招标中仍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科研经费管理则因“重立项、轻监管”导致挪用、套取问题频发。
“高校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独立王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对高校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教育公平和学术净土!”
任羽中的落马,也在社会层面引发深刻反思。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副校长,他本应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却因贪欲堕落,令人扼腕。“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凭什么教育学生?”网友“清风明月”的评论获得数万点赞。
更有人将矛头指向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80后”本应是年富力强、锐意改革的群体,但任羽中的案例暴露出部分高校在提拔干部时“重资历、轻品德”“重能力、轻监督”的弊端。“不能因为一个人会写论文、会搞关系,就让他掌管核心权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指出,“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兼具学术能力和道德操守,否则就是对学生、对社会的犯罪!”
面对舆论风暴,北京大学迅速作出回应。9月17日下午,北大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强调“坚决拥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决定,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同时宣布成立专项工作组,对任羽中分管领域进行全面审计,并暂停其负责的所有项目。
“北大的百年声誉,不容任何污点。”北大党委书记何光彩在会上表示,“我们将以此为戒,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据悉,北大已计划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近五年来的基建项目、科研经费、人事任免等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廉洁自律”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从“天之骄子”到“反面教材”,任羽中的堕落轨迹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圣地,绝不是贪腐分子的“避风港”。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无论职位多高、资历多深,只要触碰党纪国法红线,必将受到严惩!
“我们期待调查组能彻查真相,给北大师生、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一位北大校友在朋友圈写道,“更希望北大能以此为契机,刮骨疗毒、重整旗鼓,真正守护住中国学术的净土!”
未名湖的波光依旧,博雅塔的倒影依然,但北大的精神,必须经得起任何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