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16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少喆)香港特首李家超即将在17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据媒体报道,与深圳交界的北部都会区发展提速将是一个重点,当局将会“拆墙松绑”,便利产业进驻北都,甚至不排除采用“直接批地”的办法为企业提供发展土地。专家指出,这一做法将有助于企业参与,长远来看,政府需要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更大支持。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消息称,北都产业用地将更具有弹性。如以往创新科技用地,往往只能应用于通常意义上的科技企业,而在北都,汽车制造业等有先进制造业属性的产业,也可使用创科用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增加土地使用弹性,利好企业进驻。香港以往的土地用途弹性很小,限制严格,对企业有一定不便。如创科企业要上马新的制造项目,申请土地用途变更比较复杂。而内地则有相关制度,将商业用地转做工业用地之用,对企业更加友好。
此外,产业用地批出也将采用创新的做法:若透过招标进行,可采用“双信封制”,即同时考虑地价和其他因素;在特定行业也可以采取“有限度投标”,也不排除“直接批地”,并不囿于传统的卖地方式。
谢来风表示,批地方式的创新,有利于企业参与北都开发。以往的公开招拍挂的方式,成本比较高,企业积极性受影响。对特定行业“有限度投标”,可以规定参与企业的资质、过往经验等,并规定开发的期限。在此前提下,以较低的价格供给土地给企业,不仅著眼于一时的卖地收入,而是著眼于企业进驻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
例如,在中国内地的科技产业发展中,经验就显示,通过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优先、低价用地,在企业成长起来之后,将为当地带来利税、就业等多方面的收益,远超一时的卖地收入。
此前,香港政府与商界的沟通中,商界对参与北都开发热情不高,有“政界热商界冷”的情况,土地使用政策的改变,能否对这一局面起到作用?
谢来风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企业投资热情都不高,对于投资回报并不明确的创科产业更是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支持,如给予免租、资金等方面的补贴,降低企业的风险。“发展创科产业这件事虽然比较难,但又是必须做的。以往香港过度依赖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受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太大,需要发展创科等新的增长点。”
他还认为,尽管香港创科产业起步较晚,但也有一定优势,如香港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可以与内地先进的科技企业携手,共同谋求发展。他还表示,香港可以在科技企业国际合作、金融结算、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服务于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从而实现香港自身的发展。(完)
下一篇:香港海关检获逾百盒冒牌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