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11点,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宣布2025年施政报告。三个月来,随著李家超一场埸各界咨询会、一次次下基层与民众互动,全港市民对施政报告的关注度不断升温,虽然暂还不能用上“举城翘首”这个词汇,但完全接近“倾城期待”了。
这是李家超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也是本届政府推进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一份施政报告,也就是说,在本届政府的中后期,许多“硬骨头”已经到了必须“啃下”时候了!
鉴于此,社会各界和市民不仅关注施政报告如何“划重点”,也十分关注施政报告如何“抓落实”。李家超就任行政长官三年多来,有一个显著的工作特点和作风,就是重点工作玉汝于成、坚持不懈,为此,对政府运作机制进行了不少改革,“抓落实”的力度明显增强。
然而,还有一些“硬骨头”还没有“啃下”。比如李家超曾坦言,对北部都会区建设“心急如焚”。因此,人们期盼新一份施政报告继续在“抓落实”上加力,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机制做精做细。
“横向到边”意味著政策覆盖所有相关部门,协同无死角;“纵向到底”则要求政策能从上至下贯通,直达基层执行单元。如此以来,才能凝聚更大合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确保施政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政策筹谋 力图范畴更宽
过往,市民对政府部门之间配合不足颇有怨言;本届政府就任后,李家超从第一份施政报告开始,就明确提出强化跨部门统筹机制,由正副司长级官员领导跨部门的工作委员会或工作组,聚焦土地及房屋、扶贫、低空经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重点工作,形成攻坚合力。
从运行情况来看,跨部门统筹机制效果不错。比如,住房问题明显改善。特区政府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一般申请者的综合轮候时间下降至5.1年,对比今届特区政府上任前的最高6.1年,缩短了整整一年。
但从现在的情形看,仅仅做到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统筹”是不够的;干大事,创大业,需要雷厉风行、锐意进取,更大范围的“横向统筹”。
比如,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资源分配与融资遇到挑战。大型项目开发成本高昂,受政府财政状况影响较大。传统的“地价先行”模式在市场波动时可能使开发商谨慎不前。特区政府虽然提出了“片区开发”等创新融资模式,但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仍需细化政策。
其二,缺少强有力的统筹机构。北部都会区不是普通的基建项目,是造一座新城,工程浩大、环节复杂、涉及事项很多,不仅要统筹政府部门内部,还涉及到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配合、政府与原住民之间的协调、政府与发展商之间的衔接,香港与深圳之间的沟通,等等。对比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以及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开发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的统筹办事机构层级不高,统筹力度不足。
其三,法规制度滞后与程序繁琐。现有的土地规划、用途管制、补地价机制等,未能完全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每次调整用途都需漫长程序。此外,尽管“基建先行”的设想很好,“中国中铁”等“中字头”企业参与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的热情很高,且能达到“提速、提质、降成本”的要求,但在工程标准、引入外劳方面受到制约,急需拆墙松绑、破除藩篱。
施政布署 务求扎根更深
本届政府在建立“纵向到底”的执行机制方面颇有建树,最成功的范例当属地区治理。
本届政府推进区议会改革、重塑“三会”组织、组建地区关爱队,形成了“区议会+地区『三会』+关爱队”的基层治理体系,民政专员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政府部门与地区治理组织之间的“桥梁”。
民政及青年局局长麦美娟对此感受很深。每当遇到暴雨、火警的危机情况,在民政专员的统筹下,区议会和关爱队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行动,为民解难,得到市民的高度赞许。平常时日,关爱队则在关爱长者和残障人士、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令地区治理焕然一新。
此外,政府设立“全政府动员”制度,强化政府应对重大事件的应变能力;严厉打击滥用公屋,增加公屋供应量;推进“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等方面,都逐步形成了“纵向到底”的“抓落实”机制。
那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处继续著力。
其一 ,继续完善执行机制。纵观本届政府施政三年多来,凡是落实较好的工作,都建立了高效的执行机制。推进重点难点工作需要哪个部门,就把哪个部门加进来;需要优化部门职能,就及时优化部门职能。比如,过往的文化、体育和旅游是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门的,本届政府将其统一整合到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下一步,应按照这一思路继续做好。
其二,提升政策精准度。制定政策越精准,越容易落实到位。近来人们对“抢人才”政策议论较多。截止至今年8月底,香港各项输入人才计划超过35万宗获批,抵港人数超过23万人,远超原定三年10.5万人的目标,但留下来的比例不高,以“高才通”为例,到期续签的比例为54%。这启示我们,“抢人才”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同时,按照中央对香港的定位,香港要全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应重点面向国际、而不是面向内地吸引高端人才。
其三,考核严格到位。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中就引入了绩效指标(KPI),以强化问责。三年多来,这套绩效考核有效提升了政府效率,公务员队伍也逐渐适应了这套考核体系。但要看到,本届政府要“啃硬骨头”,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对公务员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
落地见效 注重求真务实
李家超就任以来,大力改革政府文化,收效不错。如今,在公务员队伍当中,已经没有以“公务员中立”为由推诿扯皮的现象了,政府团队的执行力大大提高。
但要把施政报告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仅靠政府的执行力是不够的,整个社会要形成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强力支持行政长官和政府团队抓落实,政府的效能才能再次跃上新高度。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颇为重要。
其一,注重“说”,也要注重“做”。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来香港调研时反复强调,大家要当“局中人”,不要当“局外人”;要当“运动员”,不要当“评论员”。这不仅是讲给行政、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的,也是讲给香港社会各界的。社会各界人士为香港发展提建议,是“说”,也是一种“做”。从建议是否切实可行,可以看出是否进行了深入调研。大家应多提可行性强、接地气的建议,切忌信口开河、天马行空、不著边际。
其二,注重“小我”,也要注重“大我”。每个人、每个组织在提建议、办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大局,各不相让,许多事情就没法办,最终大家都吃亏。香港应培育顾全大局的社会氛围,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办,把“小我”容入“大我”之中,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才有利于施政报告提出的政策尽快落地。
其三,注重“眼前”,也要注重“长远”。施政报告提出的有些措施,实施难度大,见效周期长,属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必须从现在开始一步步去做,社会各界和市民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应积极支持政府抓落实。只要“看准方向找到路”,总有一天必能到达,不要担心“山高路远困难多”。
夏宝龙主任十分看重特区政府每一份施政报告,他与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会面交流时,经常会问及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对施政报告的意见建议。夏主任曾在天津、浙江担任主官多年,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历,工作作风非常务实,不仅看重“亮点”,也看重“落实”。
念兹在兹,新一份施政报告即将亮相,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充满期待,我们要关注其中的“新政”,更要关注如何落实“新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行机制,需要特区管治团队加把劲;形成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支持“新政”落地,你我他都不是“局外人”,每个人都须尽一份力。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