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墓地”变天了!殡葬龙头首亏折射行业转型阵痛
创始人
2025-09-15 13:02:55
0

“天价墓地”变天了

  【“天价墓地”变天了】2025年9月15日,殡葬行业龙头福寿园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引发市场震动——这家曾被称为“殡葬茅台”的企业,交出了自2013年港股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答卷:上半年营收6.11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润亏损2.61亿元,同比暴跌157%。这场由“天价墓地”崩塌引发的行业风暴,不仅撕开了殡葬业暴利时代的遮羞布,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对生死观的深刻变革。

  福寿园的陨落堪称戏剧性转折。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殡葬服务的民营企业,其凭借“高端墓地+殡仪服务”模式,在2010年至2023年间将营收从3.5亿元推升至26.28亿元,净利润峰值近8亿元,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2023年,上海松鹤园一块0.6平方米的三穴墓售价高达45.7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6万元,远超上海豪宅价格,“天价墓地”的标签自此牢牢钉在福寿园身上。

  然而,这场暴利盛宴在2025年戛然而止。业绩报告显示,其核心业务墓园服务收入同比下滑47.35%,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从12万元骤降至6.3万元,几乎腰斩。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一次性计提2.18亿元资产减值,涉及4个公墓项目的商誉和其他长期资产——这相当于直接承认了此前高价扩张战略的失败。

  “我们不得不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价位墓穴占比。”福寿园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坦言。但市场用脚投票:上海大本营营收暴跌54.2%,河南、黑龙江等地跌幅超50%,曾经让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天价墓地”,如今成了烫手山芋。

  福寿园的崩塌并非偶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针对殡葬业的监管风暴愈演愈烈:

  限价令:上海率先出台《殡葬服务项目清单》,明确要求公墓降低价格水平,推行墓穴小型化。一块原本标价21万元的墓地,如今被迫降至13万元;

  土地管控:多地限制经营性墓地占地面积,北京、深圳等地墓地使用年限从永久改为20年,到期需续费;

  生态葬推广:海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葬式被纳入补贴范围,广州每年报名骨灰撒海人数突破3500人,预约火爆程度堪比春运抢票;

  税收调控:墓穴销售服务增值税等政策,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过去客户买墓地像买房,现在更像买菜。”重庆灵安陵园营销总监关万芬感慨。她所在的陵园,2020年前骨灰堂8000个格位常年空置,如今新建1.5万个格位仍供不应求——越来越多人选择将亲人骨灰寄存,而非立即购买高价墓地。

  经济转型与观念变革的双重冲击下,殡葬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裂变:

  中产观望:在西南地区从事墓园销售10年的周之远发现,过去客户认为“买墓地是刚需”,如今更多人选择“先办丧事,墓地以后再说”。“钱不好挣,能省则省”成为主流心态;

  高端遇冷:重庆超30万元的高端墓位销售额占比从2021年的10%暴跌至如今的2%,福寿园内部文件显示,其定价超50万元的“家族墓”项目已全部暂停推广;

  平价崛起:壁葬、树葬等低价产品需求激增,上海瀛新园陵园最便宜的生态葬仅需3800元,还能享受政府补贴。一位选择海葬的市民表示:“尘归尘,土归土,何必让后人背负墓地贷款?”

  这种转变在数据中更为直观:福寿园上半年高端墓穴销量减少451个,但总收入缩水4亿元——单价暴跌51%的背后,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集体觉醒。

  福寿园的亏损并非孤例。同期,南京万桐园营收下降54%转亏,安贤园、中国生命集团等企业纷纷提示殡葬收入承压。这场行业地震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企业自救:福寿园宣布将业务重心转向殡仪服务、临终关怀等轻资产领域,其位于上海的“生命纪念馆”项目,试图通过艺术展览、心理辅导等增值服务寻找新增长点;

  模式创新:北京华夏陵园推出“墓地租赁”服务,客户可按年付费使用墓穴,到期后可选择续租或转为生态葬;

  技术渗透:部分陵园引入AI祭祀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逝者生前场景,满足数字化时代的悼念需求。

  “殡葬业正在回归服务本质。”专家指出,“当土地垄断被打破,暴利空间被压缩,企业必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而非抬高价格来赢得市场。”

  这场变革更深层的动力,源于中国社会对生死态度的根本性转变。广州“骨灰撒海”活动报名人数10年增长10倍的背后,是新一代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

  “父亲生前最爱大海,让他回归自然是最好的归宿。”选择海葬的广州市民陈女士的话,代表了越来越多人的心声。当“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遭遇现代文明的碰撞,一场静默的生死革命正在发生。

  结语:当墓地回归墓地

  福寿园的亏损,或许是中国殡葬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必经阵痛。当政策利剑斩断暴利链条,当消费者觉醒倒逼行业转型,当科技与文化重构生死仪式,我们终于看到:墓地正在回归其本质属性——一个安放逝者的场所,而非投机炒作的标的;殡葬正在回归其服务本质——一种传递温情的仪式,而非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场变革中,没有真正的输家。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他们终于可以摆脱“死不起”的焦虑;对于行业而言,洗牌意味着更健康的生态;而对于整个社会,这或许是我们走向文明成熟的重要一步——当死亡不再被过度商业化包装,生命本身的价值反而更加清晰可辨。

  “天价墓地”的时代结束了,但关于如何更有尊严地告别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