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教授高蒙专访谈气候变化:“湿热”将不再南方专属
创始人
2025-09-14 14:01:40
0

香港新闻网9月14日电 题:浸大教授高蒙专访谈气候变化:“湿热”将不再南方专属

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

“湿热”已是华南居民的日常,但香港浸会大学早前一项研究发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最稠密的整个东部地区广泛出现“湿热”情况,亦即包括现时较为干燥的北方。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院地理系教授高蒙日前接受香港新闻网专访,介绍这一项研究发现。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院地理系教授高蒙。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摄

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湿度有上升趋势,由1979至2018年的40年间,中国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摄氏0.23摄氏度,显著高于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每10年上升摄氏0.07摄氏度。

湿球温度是以被湿布覆盖的温度计量度,其读数反映了气温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它被视为更能准确反映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虽然过去中国南方更频密地出现极端湿热天气,但结果显示,中国北方及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正在收窄,然而,在SSP2-4.5(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与SSP5-8.5(很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两种情境下,预测本世纪末中国东部全境将出现均匀分布的高温压力。此变化源于北部地区湿球温度的加速上升。

在SSP2-4.5情境下,湿球温度在华北平原上升最显著,约4至5摄氏度,高于南部地区约2至3摄氏度的增幅。在SSP5-8.5情境下,华北平原的湿球温度将达到与珠江三角洲等传统暖区相当的水平。此现象源于华北平原与珠江三角洲湿球温度增幅的显著差异——华北平原湿球温度上升幅度较华南地区高出约3摄氏度。

实际上,华南地区省份夏季气温较不少省份低,然而“湿热”会导致体感温度更高。相对湿度高时,人体的气孔容易被空气中的水分子堵塞,导致汗液无法有效排出体外,身体就难以通过蒸发散热来调节自身温度。

而对于“北方湿热”的预测,高蒙解释:“把这个时间尺度拉长,无论从历史数据,还是用未来模型去预测,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很一致的现象,就是说北方的湿度增加是要比南方快的。”

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内,北方居民可能会感受到更加明显的“湿热”感,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将带来新的挑战。新挑战来源于极端天气带来的反常情况。据悉,广东地区的民众通过喝凉茶清热解毒应对“湿热”,而北方是没有这类习惯的。

高蒙以一段趣事作为例子,“上个月有段时间我就在兰州,一个相对‘荒漠’的城市,当天在路上与朋友散步,但在半路开始下雨了,雨势对南方而言不算什么,但下了大概半个小时路上的积水已经迅速涨到小腿肚以上,因为第二天还要作报告不能弄湿鞋,所以被困在路上无法回去。”他指出,这是过去比较罕见的天气,因此城市也未必能有效应对这些反常情况。

这现象的原因,正是气候变化。香港早前连日暴雨,东九龙一处监测站凭借2397毫米的累计降雨量居“全国第一”,亦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体现。据悉,虽然香港多处水浸,但在特区政府的提前部署下,市面状况迅速恢复。这有赖城市规划时对极端或罕见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方案。

然而,要预测极端情况并非易事,同样以极端降雨为例,不少地方管理部门以设计重现期,即“N 年一遇”为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据香港特区政府渠务署资料,市区排水干渠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为200年,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渠的设计重现期亦高达50年。

然而,就算现在有了机器学习等大数据的应用,搜集“N”数字的首要条件还是需要大量数据,但极端情况亦等于罕见,也就是或许没有足够的案例数据供研究人员或机器学习。

建设基础设施涉及当局的长期规划,但提升民众应对灾害的韧性则较容易落实。高蒙说:“预料到这个事情发生之后,要给市民足够多的这种警告,让他们这个时间段不要出门。”

目前,高蒙的团队进行不少城市污染相关的研究,“我们会从政府规划的角度,研究如何从一开始就更好地减少人对高温和高污染的暴露。”

而这一研究结果实为无心插柳,高蒙说:“我们当时在做另外一个研究时发现了这个现象,那个研究是关于高温跟臭氧的复合事件,就在做未来预估的时候,湿球的变化跟我们想像的不太一样,然后就单独再进行研究。”而研究结果是对决策者、研究人员及不同持份者的一个警号,提醒他们需要优先考虑制订和落实气候适应措施。(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