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电鸡”乱象 一线城市出手了
【治理“电鸡”乱象 一线城市出手了】2025年9月1日,编号“WA0001”的首张广州新国标外卖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正式颁发,一场针对5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治理行动在一线城市全面展开。“路口闯红灯的外卖‘电鸡’太多”、“在人行道上左穿右插,好危险”——这些是不少广州市民对电动自行车的直观印象。如今,广州率先出手治理这一乱象,从2025年9月开始,广州外卖小哥的电动自行车将陆续拥有专用号牌。
在广州,当地人亲切又无奈地把电动自行车称为“电鸡”。近年来,各大城市电动自行车数量持续攀升,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保有量均超过500万辆。数量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违章问题,成为不少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心病。其中,以外卖为主的即时配送行业,成为各大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中的难点。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意外伤,普遍占到了广州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数的60%—80%。这个数字背后,是每天超过十万名骑手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为用户配送餐品。
9月1日,随着编号为“WA0001”的首张广州新国标外卖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正式颁发,这一政策开始在广州全市推广。根据《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广州相关的民生服务类专用车辆,应当在2026年3月1日前,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换领黄底黑字专用号牌。专用号牌分为“广州W”、“广州X”、“广州Y”、“广州Z”四个号段,其中“广州W”号段专门用于外卖等即时配送企业车辆。
与此前普通号牌不同,专用号牌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黄焕杰透露,广州市会建立一套即时配送行业管理的信息系统。这套系统会结合车辆的GPS和北斗定位技术,能有效监管车辆的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违章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处理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这意味着交通违章行为将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明确了使用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的民生服务行业单位应当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督促驾驶人按照规定驾驶悬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依法驾驶并及时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定期组织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和电动自行车法律法规,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督促驾驶人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和进行安全充电。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始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电动自行车进行分类管理,采用专用的号牌,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专用号牌的诞生,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管理思路,可以促使相关平台更好担负起企业责任。
然而,新政也面临着现实挑战。广州市现有注册外卖骑手约20万人,其中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活跃骑手达12万人。而这些骑手大多数是“众包”模式的灵活就业者。众包骑手不像全职骑手那样签约在平台名下、统一管理,而是以自由接单、自由上线为主,通常在各平台同时注册账号接单。根据广州号牌新政,只有“单位”才能申请号牌,而众包骑手却没有“单位”。
“现在身边认识的众包骑手暂时还没人更换车牌,大家有的不知道这一政策,有的还在观察。”有在广州的众包骑手表示。如何将众包骑手纳入管理体系,成为新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除了管理难题,一些骑手对换牌也表示担忧。有广州骑手坦言:“比较担心外卖专用号牌会影响配送,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小区管控严格,只让小区业主的电动自行车进入,外卖员的则不允许进入。”“如果步行进入小区,特别是面积较大的小区,就有超时风险。改换外卖专用牌之后,保安拦截大家,会更加‘一目了然’。”
这种担忧反映了一个深层问题:车牌本是治理工具,却可能成为隔离标签,加剧骑手在城市空间里的“透明化边缘”。
与此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打击力度。2025年9月11日,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查获了一处电动自行车专门改装窝点。在这里,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速度可轻松达到100km/h,一旦上路行驶,风险危害极大。执法人员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了一种所谓的“电池升级包”,实际上是一种电池仓。当事人自述,顾客在店内购买新车并登记上牌后,如果希望提升续航里程,就会为其推荐有偿加装“电池升级包”。
电动自行车治理已经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的共同行动。在佛山,祖庙市场监管所于9月11日下午开展针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的专项执法突击行动,依法扣押了涉嫌违规的电动自行车共13辆。在海南,10家电动自行车商家因违规销售非法改拼装加装的电动自行车被曝光,共罚款4.9万余元。广州警方也重拳出击,近期跨区域抓获制售电动自行车假牌团伙,查处涉嫌购买、使用电动自行车假牌违法行为人员1050人。
在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看来,尽管广州推出的外卖专用号牌政策仍然有需要细化的地方,但这代表着一种信号——即时配送行业正不断走向规范化,即从以往的“跑马圈地”走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赵小敏认为:“过去即时配送行业虽然高速发展,但已出现不少安全隐患,配送员追求速度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影响行人安全及自身安全。现在越来越多即时配送企业开始调整考核机制,比如取消超时罚款,未来还应该加大对合规行为的奖励,在合规与效率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不少平台已在试水内部改革:饿了么取消超时罚款;美团在南通、泉州试点养老保险补贴;京东试点为部分骑手提供基础意外险。
随着专用号牌政策的推行,广州为全国大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这块小小的黄底黑字号牌,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种管理思路的转变——从单纯限制转向分类管理,从末端执法转向源头治理。
据预测,2030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面对这个支撑城市便利生活的“毛细血管”行业,如何找到城市秩序与配送效率之间的平衡点,将是所有大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广州的这场试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