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冰雹:车盖被砸出“气泡膜”
【北京冰雹:车盖被砸出“气泡膜”】北京冰雹:车盖被砸出“气泡膜”白茫茫的冰雹覆盖街道,车辆外壳被砸出无数凹坑,仿佛披上了一层“气泡膜”。2025年9月13日晚,北京遭遇罕见强对流天气袭击,多个区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2025年9月13日傍晚,北京多地遭遇强对流天气袭击,通州、东城、朝阳、海淀等多个区域发布冰雹黄色预警。密集的冰雹从天而降,小的如弹珠,大的似乒乓球,丰台区居民描述其为“天空在倒冰块”。
9月13日傍晚,北京市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许多市民表示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冰雹天气,纷纷在网上分享照片和视频。视频中,地面白花花一片,冰雹颗粒堆积仿佛下了一场雪,被网友戏称为“冰河世纪”。有博主发布视频称,“不敢相信这是北京的九月”,地面上的冰雹已经有10公分左右的厚度,甚至淹没了脚面。
据北京市气象台监测,从18时之后,对流云团在自西向东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尤其是从山区移到平原地区之后明显增强,形成了超级单体风暴。
冰雹因为体积较大,对户外停放的车辆造成了较大损伤。有博主发布照片显示,自己的车辆前挡风玻璃被砸碎,车身上还全是凹坑。一位网友发文称,她外出后开车回家,刚开了五分钟就下起了冰雹,挡风玻璃被砸出蛛网状裂纹,车身也被砸出了坑。大兴区市民晒出视频,自己的车后挡风玻璃已被砸出多个窟窿,车盖因为密布凹坑,像是覆盖上了一层气泡膜。
网友拍到的北京街头景象显示,冰雹过后街面多车车盖被砸得坑洼如“气泡膜”,树枝倒伏一片,现场一度狼藉。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截至13日2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5.6毫米,城区平均5.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门头沟达摩庄,达42.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通州东马各庄村,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水34.3毫米。房山、丰台、门头沟、大兴、通州、朝阳等地出现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左右。西部山区、丰台、大兴、通州等部分地区阵风达7至9级,局地阵风达10至11级。北京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解释,强冰雹天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形成了一个超级单体风暴。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南下的时间比往年偏晚,整个华北平原地区低层的暖湿条件特别好,水汽很充沛。
而昨天高空还受到冷空气影响,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的层结。这种高空干冷、低层暖湿的条件,有利于对流云团强度增强,进而产生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虽然这样的超级单体风暴今年七八月盛夏时节也出现过,但9月出现这么强的情况算是比较少见。
面对大量车辆受损,保险公司表示,冰雹灾害属于车辆损失险保障范围。如果购买的车险中包含车损险,由于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车辆损失,均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车主如果仅购买了交强险,因冰雹造成的车辆损失,是无法理赔的。这一信息对众多车主来说至关重要,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保险理赔流程和经验。
冰雹灾害通常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发,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且持续时间短暂,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随大风、剧烈降温及强雷电现象。面对冰雹来袭,应迅速进入室内或寻找坚固遮挡物躲避。若周围没有合适的遮挡物,则需背风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胸部和腹部不受伤害。同时注意观察四周是否有易落物品,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以防被砸伤。此外,还需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避免触电风险。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早晨有轻雾或雾,白天晴间多云,北风一二级转三级左右(阵风六级左右),最高气温31℃。夜间晴转多云,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8℃。明天白天,北京多云转阴有小雨,最高气温25℃;夜间,阴有小雨转多云,最低气温19℃。后天白天,北京多云间晴,最高气温27℃;夜间多云转晴,最低气温17℃。今天早晨有轻雾或雾,能见度较低,驾车出行注意交通安全。白天北风较明显,请注意防风,谨防高空坠物。
北京9月13日的冰雹天气虽在季节范围内,但其强度较为少见。超级单体风暴的到来提醒我们,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正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截至21时,雷电、大风预警信号已解除,但留给这座城市的是无数受损车辆和人们对自然力量的重新敬畏。随着气候模式的变化,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将成为大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