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大学分数赶超“985”
【这些新大学分数赶超“985”】江西考生小熊拆开录取通知书,先看到的是校长王树国的亲笔签名,每个编号都是0001——福耀科技大学首批50名本科生每个人都收到了“编号0001”的特殊礼物。2025年高考录取工作中,一个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比肩甚至超过了部分985高校。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投档线达616分,超过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名校;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分数线高达656分;大湾区大学在广东最低投档分622分,仅比中山大学低6分。
今年2月至6月,教育部连续批复同意设立三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三所大学在招生首年便展现出惊人的吸引力。福耀科技大学由“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捐资100亿元筹建,前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出任校长。今年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招收50名本科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2025年实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面向浙江省招收70人。大湾区大学以“理工科、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为办学定位,由世界著名数学家田刚领衔,面向广东省招收80名学生。
新型研究型大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超高的师生比和优质资源。大湾区大学汇聚了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资源,目前已有10名院士和78名国家级人才。首届师生比只有3:1,80名本科生享受VIP级别的教学待遇。从入学起,学生就有机会跟着院士、讲席教授读书,获得一对一指导。
福耀科技大学为每位学生提供“八年制本硕博不内卷”培养计划,打通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避免阶段性的焦虑和内卷。
与传统高校不同,新型研究型大学普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西湖大学副校长、理学院执行院长邓力指出,多数传统大学实行按专业录取,学生进入大学后已被限制于特定轨道。新型研究型大学则允许学生通过选课或科研接触不同专业后,再结合自身兴趣做出选择。深圳理工大学采取“4+1”模式,学生每周只上4天课,周五被强制要求进入实验室轮转。大一主要进行科研体验与眼界拓展,大二选定专业后,就跟随导师进入固定实验室参与科研。
“国家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期待很明确,就是希望我们肩负着改革的使命。”一位不愿具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管理者表示。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大学越来越“大”。很多“双一流”大学生师比超过20:1,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型研究型大学最核心的定位就是“小而精”,这是很多改革得以落地的关键。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构建的是以学生选择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是一套连续的、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制度。
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去向看,继续升学深造的比例相当高。以上海科技大学为例,2024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深造率90.4%,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84.3%。
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专注于国民经济发展紧缺的专业和前沿应用学科,就业和发展前景非常好。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有清晰的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把资源用在刀刃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尽管招生表现亮眼,新型研究型大学仍面临挑战。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透露,在一些北方省份,很多考生家长最初被深理工的模式吸引,但孩子分数一旦出来,发现可以上高分段的“985”大学,部分家长就会反悔。深理工学生江雨馨担忧,如果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另一种“985”,一些学生冲着学校的名声与标签,而非依靠自己的勇气选择这里,届时这些大学还能否招到真正想要的学生?
传统大学“动辄数千人”的规模与新型大学“几十人”的精雕细琢形成鲜明对比。福耀科技大学首期50名本科生每个人都收到了编号0001的录取通知书,象征着每个人都是这所新型大学开拓之路上的“第一”。
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探索无疑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他们正用实践回答着一个关键问题:未来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