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正厅级“内鬼”被查
【河南一正厅级“内鬼”被查】据河南省纪委监委9月12日消息,河南省委巡视组原正厅级巡视专员高建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高建慧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依据党纪国法展开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高建慧出生于1958年10月,她于1977年5月郑重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事业建设。1975年8月,她正式参加工作,开启了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生涯。在多年的工作历程中,高建慧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和地方工作经验。她曾担任新乡市红旗区委副书记、区长,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之后,她调任濮阳市副市长,后又晋升为濮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2004年2月,高建慧的工作轨迹转向郑州。她先是被任命为郑州市副市长,同时兼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和政法工作;随后,她担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全面统筹协调政法系统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付出努力;之后,她又出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干部选拔任用、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6年后,高建慧多次作为河南省委巡视组副组长,参与巡视工作。
高建慧的仕途轨迹堪称一部“权力腐蚀教科书”。她从新乡市红旗区委副书记起步,历经濮阳市副市长、郑州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要职,最终执掌省委巡视组副组长之职。这种“组织系统-政法系统-巡视系统”的三重履历,使其既深谙干部选拔任用规则,又精通巡视监督流程,更掌握政法系统权力运作密码。
这种复合型权力背景,恰恰成为其违纪违法的“催化剂”。据通报,其问题可能涉及:在巡视期间向被巡视单位泄露关键信息、干预地方人事安排、包庇特定企业违规项目承揽等。更讽刺的是,2024年河南省纪委监委查处的“内鬼”卢锡恩,在担任驻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期间,曾公开强调“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而自己却深陷权钱交易泥潭。这种“台上讲反腐、台下搞腐败”的双重人格,暴露出个别监督者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政治资本的深层病灶。
河南省委巡视组原正厅级巡视专员高建慧被查,再次引发公众对"反腐者自身腐败"现象的关注。这位曾参与巡视工作的"内行",最终沦为被巡视的对象,折射出反腐败斗争中一个尖锐问题——监督者如何避免成为被监督的漏洞?高建慧的履历堪称"资深":从地方党政领导到政法、组织系统,再到省委巡视组,她长期处于关键岗位。巡视组本应是党内监督的"尖兵",负责查找腐败、督促整改,但一旦巡视专员自身腐化,不仅会削弱巡视效力,甚至可能成为腐败分子的"保护伞"。
近年来,类似"灯下黑"案例并不少见。例如,中央巡视组原副组长董宏、某省纪委原副书记因受贿落马,均暴露出监督体系内部的监督盲区。高建慧的案例再次警示:权力不受制约,哪怕是"反腐者",也可能沦为腐败分子。高建慧在河南官场深耕多年,历任新乡、濮阳、郑州等地要职,人脉深厚。巡视工作往往涉及本地或熟识的官员,若监督者缺乏独立性,容易受人情干扰,甚至形成"利益同盟"。现实中,一些巡视组存在"走过场"现象,对熟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有背景"的问题避重就轻。高建慧作为"老河南",其巡视工作是否受到地方关系网影响?她的落马是否与此前巡视不力有关?这些问题值得深挖。
巡视专员应更多从外部抽调,减少本地任职经历的影响,避免"熟人监督熟人"的弊端。同时,建立巡视干部轮岗制度,防止长期固定岗位滋生腐败。巡视结果应更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巡视后仍出现问题的地区或部门,应倒查巡视组责任,避免"查而不严""查而无果"。者的监督机制。反腐机构本身也需要被监督。纪检监察、巡视系统应建立更严格的内部审查机制,对巡视干部的履职情况定期评估,防止"灯下黑"。
高建慧的落马,再次证明反腐败没有"豁免区",无论是地方大员还是巡视专员,只要违纪违法,终将受到惩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更严密的监督体系,让"反腐者"自身不敢腐、不能腐。唯有如此,巡视这把"利剑"才能真正斩断腐败链条,守护政治生态的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