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西贝“中央工厂+门店现制”的混合模式,正好处于政策灰色地带!!
创始人
2025-09-13 04:02:33
0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餐饮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他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罗永浩的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西贝餐饮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贾国龙曾指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对此,不少网友都关注“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当晚,接近罗永浩的人士称,“在大家看来,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都是预制菜。而且网上有证据表明,西贝的中央厨房部分的菜品就是采购的工厂预制菜,贾国龙已经犯了‘众怒’。”在餐饮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预制菜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诸多疑问。那么,那些经过预制加工的菜到底算不算预制菜呢?究竟什么样的菜才能被确切地定义为预制菜呢?当前,预制菜是否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来界定呢?西贝曾宣称自家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这一说法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是否属实呢?此前,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曾公开为预制菜站台助力,他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预制菜是未来餐饮行业的大趋势”。贾国龙还承认,自己确实发表过类似于“高级菜才预制”的言论,像鱼翅、鲍鱼这类高级菜肴,往往都需要长时间进行预制处理。他进一步解释道:“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西贝不能被归为预制菜范畴,因为国家对预制菜有着严格定义。按照国家的规定,我们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我们菜品做熟的环节都是在门店现场完成的。”不过,贾国龙也指出,像馒头这类主食,是在中央厨房做熟的,按照国家标准,主食类和面点类是允许在工厂提前制作完成,然后再运输到门店进行加热的,这类情况并不属于预制菜的范畴。

  根据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预制菜需要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并且必须经过加热或者熟制之后才能食用。其中明确规定,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不纳入预制菜的范畴,但这些产品同样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西贝采用的“中央工厂+门店现制”的混合经营模式,恰好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疑问:西贝宣称的“现场制作”环节,是否包含了中央厨房预处理过的半成品呢?消费者在就餐时,能否通过菜品标识明确区分出哪些是“现做”的菜品,哪些是“复热”的菜品呢?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可现实是,主动标注的商家寥寥无几。

  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6年达10720亿,预制菜渗透率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

  预制菜的概念界定目前存在明显模糊地带。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调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预制和预制菜不同,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熟食加热即食。然而,接近罗永浩的人士称,在大众认知里,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都是预制菜,且有证据表明西贝中央厨房部分菜品采购工厂预制菜。

  根据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预制菜需经工业化预加工且需加热/熟制后食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不纳入预制菜范畴,但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西贝“中央工厂 + 门店现制”的混合模式恰好处于政策灰色地带,其宣称的“现场制作”是否包含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难以界定。这种概念上的模糊不仅让消费者困惑,也容易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监管待完善,商家操作存灰色空间

  尽管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现实是主动标注的商家寥寥无几。西贝自称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依据是国家规定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且馒头等主食类和面点类在工厂做再到门店加热不属于预制菜。然而,这种说法缺乏有效的监管验证,商家是否真的严格按照所谓“非预制菜”的标准操作难以确定。

  在缺乏严格监管和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商家可能会利用政策灰色地带进行操作,既享受预制菜带来的成本降低、出餐效率提高等优势,又不承担明确告知消费者的义务,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预制菜的使用和标注符合规定。

  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权益保障刻不容缓

  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预计未来 3 - 5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 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 2026 年达 10720 亿,预制菜渗透率预计在 2030 年将增至 15% - 20%,且我国预制菜行业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 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 B 端。随着预制菜市场的迅速扩张,消费者接触预制菜的机会越来越多,保障消费者权益变得刻不容缓。

  消费者有权知道所消费的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以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做出选择。商家应主动履行告知义务,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只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才能让预制菜行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制菜行业的界定模糊、监管不完善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预制菜的定义和标准,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督促商家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